地块尺度农地城市流转驱动机制研究——基于武汉市和黄冈市的问卷调查

被引:3
作者
闵捷 [1 ,2 ]
张安录 [2 ]
蔡银莺 [2 ]
机构
[1] 天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2] 华中农业大学土地管理学院
关键词
农地城市流转; 机制; 地块尺度; 土地异质性; 计量模型;
D O I
10.13300/j.cnki.hnwkxb.2008.05.018
中图分类号
F301.24 [土地开发与利用];
学科分类号
083306 ; 0903 ;
摘要
协调好经济发展和农地保护的矛盾是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基础,农地城市流转是这一矛盾的焦点。土地的空间异质性决定了地块尺度农地城市流转驱动机制研究的必要性。通过调查数据,分析了土地异质性对农地城市流转的影响。研究表明:(1)家庭土地资源禀赋的大小是影响农地城市流转最主要的因素;(2)面积较大的地块是农地城市流转的首先对象;(3)质量较好的菜地较易流转为城市用地;(4)处于城市规划区内、到市中心的时间成本较低且交通较发达的农地相对容易流转为城市用地;(5)平原地区的地块比丘陵地区和山地地区的地块更容易流转;(6)农地城市流转具有交通指向性,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展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距离城市主干道较远的农地也逐渐会成为流转的对象。
引用
收藏
页码:29 / 3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农地城市流转微观特征分析——武汉市城郊区的问卷调查 [J].
闵捷 ;
高魏 ;
李晓云 ;
张安录 .
中国农村经济, 2007, (01) :52-57+78
[2]   1980年以来中国农地利用变化的区域差异 [J].
刘成武 ;
李秀彬 .
地理学报, 2006, (02) :139-145
[3]   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中的尺度问题 [J].
陈佑启 ;
何英彬 .
经济地理, 2005, (02) :152-155
[4]   20世纪90年代中国土地利用变化时空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J].
刘纪远 ;
张增祥 ;
庄大方 ;
王一谋 ;
周万村 ;
张树文 ;
李仁东 ;
江南 ;
吴世新 .
地理研究, 2003, (01) :1-12
[5]   北京市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分布特征 [J].
庄大方 ;
邓祥征 ;
战金艳 ;
赵涛 .
地理研究, 2002, (06) :667-674+801
[6]   长江沿线样带土地利用格局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J].
龙花楼 ;
李秀彬 .
地理学报, 2001, (04) :417-425
[7]   县域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J].
徐梦洁 ;
黄劲松 ;
朱启群 ;
周生路 ;
彭补拙 .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2001, (02) :84-86+89
[8]   中国农村转型与耕地保护机制 [J].
蔡运龙 .
地理科学, 2001, (01) :1-6
[9]   深圳市土地利用动态趋势分析 [J].
摆万奇 .
自然资源学报, 2000, (02) :112-116
[10]   深圳市土地利用变化机制分析 [J].
史培军 ;
陈晋 ;
潘耀忠 .
地理学报, 2000, (02) :151-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