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性技术下异质企业对学研方合作行为的演化博弈仿真分析

被引:16
作者
殷辉 [1 ]
陈劲 [2 ]
机构
[1] 合肥学院管理系
[2]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
共性技术; 新兴产业; 成熟产业; 产学研合作; 演化稳定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73.1 [企业技术管理]; F224.32 [博弈论];
学科分类号
1202 ; 120202 ; 1201 ;
摘要
共性技术因其在技术创新链条中的基础性地位和对相关产业集群创新的巨大拉动效应,受到各国政府的广泛重视,而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必须依靠政府指导下、不同产业共同参与的"产学研"合作模式,运用两群体模仿者动态微分方程,分析了在不同情景下分别来自新兴产业和成熟产业的两类异质企业间与学研机构合作研发共性技术的演化博弈过程和稳定策略,并运用数值模拟对理论命题逐一进行仿真验证,最后得出结论与启示。
引用
收藏
页码:101 / 10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基于参与者智力决策的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创新研究 [J].
赵永刚 ;
郑小碧 .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 (01) :59-63
[2]   基于产业共性技术创新视阈的产业集群升级研究 [J].
陆立军 ;
赵永刚 .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2, 29 (11) :50-53
[3]   战略性新兴产业共性技术测度指标实证研究 [J].
栾春娟 .
中国科技论坛, 2012, (06) :73-77
[4]   产业共性技术的界定及选择方法研究——基于科技计划管理的视角 [J].
许端阳 ;
徐峰 .
中国软科学, 2010, (04) :73-79
[5]   国外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的经验分析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J].
薛捷 ;
张振刚 .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6, (12) :87-92
[6]   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复杂性机理研究 [J].
郭晓林 ;
鲁耀斌 ;
张金隆 ;
任锦鸾 ;
吕永波 .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09) :19-21
[7]   产业共性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研究 [J].
操龙灿 ;
杨善林 .
中国软科学, 2005, (11) :77-82
[8]  
常微分方程与动力系统[M].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 陆启韶, 2009
[9]  
产业共性技术研发组织机制与基地建设研究[M].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 孙福全等, 2008
[10]  
University–industry collaboration and innovation in emergent and mature industries in new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J] . Isabel Maria Bodas Freitas,Rosane Argou Marques,Evando Mirra de Paula e Silva.Research Policy .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