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区生态承载力及系统耦合效应

被引:20
作者
熊建新
陈端吕
彭保发
王亚力
机构
[1] 湖南文理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
关键词
生态承载力; 耦合; 形成机理; 洞庭湖区;
D O I
10.15957/j.cnki.jjdl.2013.06.010
中图分类号
X171 [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运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从系统相互作用的角度,对洞庭湖区生态承载力及系统耦合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近10年来洞庭湖区总EC和人均EC呈持续下降态势,降幅达5.12%;生态资产类型中耕地的EC降幅达12.66%,建设用地的EC升幅达15.49%。②生态承载力与生态弹性子系统、资源环境子系统和社会经济子系统要素之间呈显著相关性,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耦合关系,呈现"J"型、倒"U"型、直线型和"L"型等不同的耦合形态。③产业结构特征及变化、城镇化进程的推进、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矿产开发和工程建设等因素导致生态系统弹性度衰退、资源和环境供容能力下降、社会经济系统发展功能受制约是形成这种耦合关系的重要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155 / 16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基于产业结构变化的区域生态环境效应分析与评价——以湖南省常德市为例 [J].
熊建新 ;
陈端吕 ;
彭保发 ;
董明辉 .
中国农学通报, 2013, 29 (02) :65-69
[2]   基于状态空间法的洞庭湖区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研究 [J].
熊建新 ;
陈端吕 ;
谢雪梅 .
经济地理, 2012, 32 (11) :138-142
[3]   快速城市化地区生态承载力评价研究——以深圳市为例 [J].
荀斌 ;
于德永 ;
杜士强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48 (01) :74-80
[4]   环洞庭湖区经济社会发展模式优化调控研究 [J].
董晓娅 ;
董明辉 .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11, (06) :4-7
[5]   洞庭湖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变化分析 [J].
孙占东 ;
黄群 ;
姜加虎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1, 20 (09) :1108-1113
[6]   基于RS和转移矩阵的泾河流域生态承载力时空动态评价 [J].
岳东霞 ;
杜军 ;
刘俊艳 ;
郭建军 ;
张佳静 ;
马金辉 .
生态学报, 2011, 31 (09) :2550-2558
[7]   水电梯级开发对生态承载力影响的研究 [J].
王丽萍 ;
郑江涛 ;
周晓蔚 ;
黄小锋 ;
张验科 .
水力发电学报, 2011, 30 (01) :12-16+23
[8]   2009年盛夏湖南持续高温干旱及同期大气环流异常分析 [J].
罗伯良 ;
彭莉莉 ;
张超 .
干旱气象, 2010, (01) :20-25
[9]   三峡水库调度运行初期荆江与洞庭湖区的水文效应 [J].
李景保 ;
常疆 ;
吕殿青 ;
朱翔 ;
卢承志 ;
周跃云 ;
邓楚雄 .
地理学报, 2009, 64 (11) :1342-1352
[10]   洞庭湖区湿地生态环境问题与对策 [J].
秦建新 ;
尹晓科 .
人民长江, 2009, (19) :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