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演变对工业和服务业就业的影响——基于58个国家的实证检验

被引:9
作者
欧阳艳艳 [1 ]
陈浪南 [2 ]
高洁 [3 ]
机构
[1] 中山大学国际金融学院
[2]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
[3] 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就业结构; 模拟退火法; 面板平滑转移模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414 [工业建设与发展]; F719 [服务业];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0202 ; 1202 ; 120202 ;
摘要
基于面板平滑转移模型,本文采用58个国家面板数据,通过全局最优的模拟退火法(SA)和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回归,实证分析产业结构变化对工业和服务业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城镇化是实现产业结构工业就业效应的有效机制,城镇化通过第二产业发展和产业集聚促使劳动力由农业转向工业;企业规模是产业结构变化推动服务业就业的有效内在机制,企业生产扩张和竞争力提高使服务业就业得到优化配置.第二产业对工业就业,第三产业对服务业就业均有正向促进作用,但产业间的总体就业溢出效应为负向;产业结构调整引起的就业弹性较小,就业结构并不能跟随产业结构演变而发生质变.此外,发达国家的产业间就业溢出为负,表明在产业结构的成熟阶段,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发展存在一定的替代效应;而发展中国家的产业间就业溢出为正,表明还处于产业结构的调整阶段,拥有剩余的人力资源,可以实现工业和服务业就业"齐头并进".
引用
收藏
页码:2514 / 2524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中国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 [J].
李文星 .
统计研究, 2013, 30 (01) :61-67
[2]   高增长与低就业:政府干预与就业弹性的经验研究 [J].
陆铭 ;
欧海军 .
世界经济, 2011, (12) :3-31
[3]   基于冗员的中国就业弹性估计 [J].
简新华 ;
余江 .
经济研究, 2007, (06) :131-141
[4]   就业发展型经济增长的产业支撑背景研究 [J].
郭军 ;
刘瀑 ;
王承宗 .
中国工业经济, 2006, (05) :24-31
[5]   就业弹性、自然失业和宏观经济政策——为什么经济增长没有带来显性就业? [J].
蔡昉 ;
都阳 ;
高文书 .
经济研究, 2004, (09) :18-25+47
[6]   非正规就业与劳动力市场发育——解读中国城镇就业增长 [J].
蔡昉 ;
王美艳 .
经济学动态, 2004, (02) :24-28
[7]   就业弹性的变化趋势研究 [J].
张车伟 ;
蔡昉 .
中国工业经济, 2002, (05) :22-30
[8]   我国劳动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偏差 [J].
夏杰长 .
中国工业经济, 2000, (01) :36-40
[9]   我国产业结构变动趋势及政策研究 [J].
郭克莎 .
管理世界, 1999, (05) :73-83
[10]  
Space Research of China’s Industry Structure and Employment Structure Coordination Degree[J] . Jiangjuan Shan,Tianqing Miao. Theoretical Economics Letters . 2014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