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哲学之兴衰与中国判例法的命运

被引:26
作者
谢晖
机构
[1] 山东大学法学院!山东济南
关键词
经验哲学; 判例法; 命运;
D O I
10.16290/j.cnki.1674-5205.2000.04.004
中图分类号
D90 [法的理论(法学)];
学科分类号
030101 ;
摘要
通过对判例法与经验哲学之必然逻辑关联关系的一般原理的探讨 ,以个案形式分析了中国古代经验哲学之兴衰与判例法命运的关系 ,认为中国古代既是一个经验哲学占主导地位的国家 ,同时也是一个有着相当发达的判例法的国家。经验哲学之主导地位与判例法之发达间具有必然的逻辑关联。然而 ,近代以来 ,由于国运的衰弱 ,在人们寻求“根本性”解决方案的时候 ,抓到了来自德国的思辨哲学 ,却丢弃了自己曾占主导地位的经验哲学。由此 ,也导致了中国判例法命运的多舛。如果要在未来的时日中把复兴判例法作为中国制度创新的重要因素 ,就宜同时在中国重建经验哲学
引用
收藏
页码:29 / 3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关于建立判例制度的几点思考 [J].
赵雯 ;
刘培森 .
山东法学, 1999, (06) :51-54
[2]   中国社会是伦理社会 [J].
谢遐龄 .
社会学研究, 1996, (06) :73-82
[3]   中国的“混合法”——兼及中国法系在世界的地位 [J].
武树臣 .
政治与法律, 1993, (02) :43-46+64
[4]   当代中国的判例——一个比较法研究 [J].
沈宗灵 .
中国法学, 1992, (03) :32-36
[5]   我国不宜采用判例法制度 [J].
高岩 .
中国法学, 1991, (03) :43-48
[6]   判例在我国不宜具有拘束力 [J].
吴伟 ;
陈启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1990, (01) :14-18
[7]   论判例法在我国古代法律渊源中的地位 [J].
沈国峰 .
法学评论, 1986, (06) :18-23
[8]  
正义和法.[M].(意)斯奇巴尼(Schipani;Sandro)选编;黄风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
[9]  
培根及其哲学.[M].余丽嫦著;.人民出版社.1987,
[10]  
中国现代思想史论.[M].李泽厚著;.东方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