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地形分析的理论、方法与应用

被引:95
作者
杨昕
汤国安
刘学军
李发源
祝士杰
机构
[1] 南京师范大学虚拟地理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数字高程模型; 数字地形分析; 地球信息科学; 地貌;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208 [测绘数据库与信息系统];
学科分类号
070503 ; 081603 ; 0818 ; 081802 ;
摘要
数字高程模型自20世纪50年代首次被提出以来,就以其简洁的数据组织方式、对地形的直观表达、简单高效的地形因子解译方法而显示了其在地学领域应用的巨大潜力。本文在全面检索和分析前人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先将数字地形分析(Digital Terrain Analysis,简称DTA)的各种分析方法总结为四类,即坡面地形因子分析、特征地形要素分析、地形统计分析以及基于DEM的地学模型分析,并简要总结了每种分析方法的主要内容;其次,探讨了数字地形分析的精度及尺度问题,指出尺度效应、最适宜尺度选择以及尺度转换是DEM地形分析中的基本尺度问题;然后,论文介绍了DTA在地貌、水文、土壤、地质灾害、农业等领域的应用现状;最后,提出了数字地形分析发展方向,指出数字地形分析的概念框架亟待完善、模型构建精度有待提高、地形分析方法需要扩展,尤其是实现DEM模型嵌入的一体化分析方法,以求得到与现实世界地理环境更为接近的模拟。
引用
收藏
页码:1058 / 1070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92 条
[1]   坡位的分类及其空间分布信息的定量化 [J].
秦承志 ;
朱阿兴 ;
李宝林 ;
裴韬 .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09, 34 (03) :374-377
[2]   DEM地形可视性分析的统一模型构建与应用 [J].
叶蔚 ;
陶旸 .
地理信息世界, 2009, 7 (01) :19-24
[3]   基于DEM的江苏省平原/丘陵分区与制图 [J].
朱梅 ;
杨昕 ;
刘波 .
地理信息世界, 2009, 7 (01) :14-18
[4]   DEM与区域土壤侵蚀地形因子研究 [J].
杨勤科 ;
赵牡丹 ;
刘咏梅 ;
郭伟玲 ;
王雷 ;
李锐 .
地理信息世界, 2009, 7 (01) :25-31+45
[5]   基于多点的规则格网DEM的传递误差分析 [J].
王耀革 ;
朱长青 ;
王鑫 .
测绘科学技术学报, 2008, 25 (06) :436-439
[6]   基于滤波方法的DEM尺度变换方法研究 [J].
杨勤科 ;
David Jupp ;
郭伟玲 ;
李锐 .
水土保持通报, 2008, 28 (06) :58-62+199
[7]   DEM误差的空间自相关特征分析 [J].
王耀革 ;
王志伟 ;
朱长青 .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08, (12) :1259-1262
[8]   DEM流径算法的相似性分析 [J].
刘学军 ;
晋蓓 ;
王彦芳 .
地理研究, 2008, (06) :1347-1357
[9]  
Research on the slope spectrum of the Loess Plateau[J]. TANG GuoAn,LI FaYuan,LIU XueJun,LONG Yi & YANG Xin Key Laboratory of Virtual Geographic Environment,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Ministry of Education,Nanjing 210046,China.Science in China(Series E:Technological Sciences). 2008(S1)
[10]   顾及DEM误差自相关的坡度计算模型精度分析 [J].
刘学军 ;
卞璐 ;
卢华兴 ;
朱莹 .
测绘学报, 2008, (02) :20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