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的现代与后现代遭遇:中国民俗学发展的机遇与路向

被引:60
|
作者
高丙中
机构
[1]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关键词
中国民俗学; 日常生活; 遗留物; 民俗复兴;
D O I
10.16814/j.cnki.1008-7214.2006.03.003
中图分类号
K890 [民俗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从近代以来遭受了一个被现代性所殖民的过程,民俗成为知识的对象和改造的对象,于是有民俗学或多学科民俗研究的发生与发展。这种由比较简单的意识形态和更加简单的政治方案所规划的再造日常生活的工程发展到“文化大革命”,传统的日常生活蜕变为文化遗留物。近30年的社会进程重新把文化遗留物复兴到日常生活中,其中一些部分重新成为公共文化。民俗学群体如果把知识生产定位于对这个自发过程的学术和思想自觉,就有机会在利用后现代思想氛围为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享太平”创造知识条件的同时成就自身的事业。
引用
收藏
页码:6 / 14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4 条
  • [1] 现代化与日常生活批判[M]. 人民出版社 , 衣俊卿著, 2005
  • [2] 日常生活[M]. 重庆出版社 , (匈)赫勒(Heller,A.)著, 1990
  • [3] 欧洲科学危机和超验现象学[M]. 上海译文出版社 , (德)胡塞尔(Hussrl,E.)著, 1988
  • [4] 鲁迅全集[M]. 人民文学出版社 , 鲁迅著, 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