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土地管理政策:理论命题与机制转变

被引:129
作者
曲福田
高艳梅
姜海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土地问题研究中心
基金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关键词
农地非农化; 土地配置效率; 政府失灵; 土地市场创新;
D O I
10.19744/j.cnki.11-1235/f.2005.04.007
中图分类号
F301 [土地经济学];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1204 ; 120405 ;
摘要
农地过度非农化和建设用地配置效率低不仅导致我国的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社会安全受损,也是引起产业准入门槛过低、产业结构雷同、经济运行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本文从对我国土地管理主要问题的辨析入手,认为以土地产权主体缺位、土地征用权滥用为特征的基本制度缺陷和以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土地资源配置上的非合作博弈为特征的政府治理缺陷是土地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的主要成因。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两个重要的理论命题:我国农地损失存在着代价性损失和过度性损失;而导致过度性损失的主要经济学原因是政府失灵,即对土地市场的排斥和对土地价格的扭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为我国土地管理的重点应以减少或消除农地过度性损失为主要目标,建立起"产权明晰、管制有效、市场配置、调控有序"的土地管理机制。文章对实现这一机制的政策建议进行了讨论。
引用
收藏
页码:40 / 4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农民集体所有土地非农转移中的产权利益问题 [J].
牛若峰 .
现代经济探讨, 2003, (12) :8-9+70
[2]   土地价格及分配关系与农地非农化经济机制研究——以经济发达地区为例 [J].
曲福田 ;
冯淑怡 ;
俞红 .
中国农村经济, 2001, (12) :5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