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核部九资河花岗岩体成因

被引:25
|
作者
王强
王人镜
邱家骧
赵振华
桑隆康
胡正祥
戴圣潜
何涌
周国华
许卫
王建新
齐先茂
张顺金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东广州
[2] 中国地质大学
[3] 湖北武汉
[4] 中国地质大学!湖北武汉
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花岗岩; 岩石成因论; 原地深熔作用; 构造意义; 大别山;
D O I
10.19700/j.0379-1726.2000.02.003
中图分类号
P588.12 [侵入岩、深成岩];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大别山核部九资河花岗岩进行了岩石学、稀土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讨论了其侵 位特征、成因和构造意义。九资河花岗岩的 ANK= 1. 15~1. 45(平均1. 28),ACNK=0, 91~1. 10(平均 1. 00), δEu= 0.36~1.16,εNd(t)=-16.5,εSr(t)=59.1。九资河花岗岩体为一沿NE向剪切带就位的原地.半原地花岗岩体,与 世界典型的原地-半原地深熔花岗岩体相比,九资河花岗岩体具有这些花岗岩体的一般特征:出现于高级变质区, 与围岩呈渐变过渡或侵入关系,岩石属于亚碱性系列的钙碱性岩系,但岩性复杂,具有片麻状或条带状构造,矿物残 留结构发育,围岩无热变质,残留的暗色包体特别多,侵入岩在Rb-Ba-Sr图解中成分范围一致,岩浆演化方式为“残 留体模式”。不同点在于九资河花岗岩为偏铝质-过铝质之间的过渡类型,且为Ⅰ型花岗岩,其他的为过铝质S型花 岗岩。这种差别的原因在于九资河花岗岩的源岩以变质火成岩──TTG片麻岩为主,而其他花岗岩的源岩为变质沉 积岩。九资河花岗岩不是“变质或交代”成因,而是由深熔作用形成,源岩中斜长石和黑云母的熔融反应控制了熔融 过程,深熔作用的
引用
收藏
页码:120 / 131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7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