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1 条
一次强烈雹暴的三维结构和形成机制的单、双多普勒雷达分析
被引:18
|作者:

王俊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不详 不详

俞小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山东省人民政府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 不详

邰庆国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不详 不详

盛日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不详 不详

周黎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不详 不详
机构:
[1] 不详
[2] 山东省人民政府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
[3] 不详
[4] 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
[5] 山东省气象局
[6] 不详
来源:
关键词:
强烈雹暴;
双多普勒雷达;
三维结构;
单多普勒雷达;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6.64 [固态非晶状降水];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单多普勒天气雷达的反射率因子、径向速度数据和双多普勒雷达反演的三维风场,分析了一次强烈雹暴的产生、发展和维持机制。主要结果为:该雹暴是产生于中等偏上垂直风切变和较大的对流有效位能条件下的右移风暴,它在旧无序多单体风暴的右侧产生。旧的多单体风暴和雹暴初始阶段主要雷达回波区域负的径向速度(向着雷达的速度)占主导地位,随着风暴的发展,特别是地面出现小冰雹后,雹暴中出现正径向速度(远离雷达的速度)区并且迅速增强,正径向速度与环境的负径向速度在强回波附近形成强烈辐合,促使雹暴发展和维持;旧多单体风暴低层的水平辐合风场主要是弱东北—东南风转西北—西南风,雹暴的水平辐合风场是由东北风和西南风组成,邻近雹暴的雷暴单体和雹暴自身在低层的风场形成半圆形的反气旋性环流。垂直风场结构表明,雹暴在高层的辐散气流与邻近雷暴单体高层气流结合后形成的下沉辐散气流,是该雹暴北风入流的主要产生原因;雹暴与邻近雷暴间通过高层和低层风场间的相互作用,促进了雹暴的产生、发展和维持。
引用
收藏
页码:247 / 258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 [1] 云并合的初始位置探讨[J]. 大气科学 , 2009, (05) : 1015 - 1026李艳伟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不详 不详牛生杰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不详 不详姚展予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气象局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重点开放实验室 不详罗宁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不详 不详文继芬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不详 不详黄浩隽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不详 不详
- [2] 一次伴随强烈龙卷的强降水超级单体风暴研究[J]. 大气科学, 2008, (03) : 508 - 522俞小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 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郑媛媛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安徽省气象台 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廖玉芳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湖南省气象局 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姚叶青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安徽省气象台 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方翀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安徽省气象台 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
- [3] 积云并合在强对流系统形成中的作用[J]. 大气科学, 2007, (04) : 635 - 644付丹红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云降水与强风暴实验室郭学良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云降水与强风暴实验室
- [4] 2003年7月4~5日淮河流域大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的观测分析[J]. 大气科学, 2006, (06) : 1103 - 1118孙建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周海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5] 强烈雹暴三体散射的多普勒天气雷达分析[J]. 应用气象学报, 2006, (02) : 215 - 223朱敏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江苏省连云港市气象局 江苏省连云港市气象局俞小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 江苏省连云港市气象局夏峰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江苏省气象局 江苏省连云港市气象局周红根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江苏省气象局 江苏省连云港市气象局王锰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江苏省气象局 江苏省连云港市气象局
- [6] 双多普勒雷达反演强风暴三维风场的数值试验[J].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5, (04) : 461 - 467何宇翔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电子工程系肖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电子工程系杜秉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电子工程系刘术艳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电子工程系
- [7] 2003年6月30日梅雨锋大暴雨β和γ中尺度结构的双多普勒雷达反演[J]. 气象学报, 2005, (03) : 301 - 312周海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王玉彬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
- [8] 一次局地大暴雨三维风场的双多普勒雷达探测研究[J]. 大气科学 , 2005, (03) : 372 - 386周海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张沛源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不详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
- [9] 一次典型超级单体风暴的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分析[J]. 气象学报, 2004, (03) : 317 - 328郑媛媛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安徽省气象台俞小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安徽省气象台方翀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安徽省气象台鲍文中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安徽省气象台谢亦峰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安徽省气象台周昆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安徽省气象台陆大春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安徽省气象台刘勇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安徽省气象台
- [10] 一次混合云暴雨过程风场中尺度结构的双多普勒雷达观测研究[J]. 大气科学 , 2004, (02) : 278 - 284+326刘黎平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邵爱梅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葛润生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梁海河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不详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