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水文模型软件系统研究综述

被引:33
|
作者
江净超 [1 ,2 ]
朱阿兴 [1 ,3 ]
秦承志 [1 ]
刘军志 [4 ]
陈腊娇 [5 ]
吴辉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3]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地理系
[4]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5]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关键词
分布式水文模型; 软件系统; 智能建模; 并行计算; 研究综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33.9 [计算技术在水文计算中的应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分布式水文模型软件系统作为分布式水文模型的技术外壳,是模型应用的重要技术保障。当前分布式水文模型应用呈现出多过程综合模拟、用户群范围广和计算量大的特点,对分布式水文模型软件系统的灵活性、易用性和高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首先分析了分布式水文模型应用的主要流程,之后从应用视角对现有分布式水文模型软件系统的特点进行了归纳,主要结论为:1软件系统按照模型结构灵活性的高低分为以下3种类型:不支持子过程选择和算法设置,不支持子过程选择、但支持算法设置,同时支持子过程选择和算法设置;2根据用户操作数据预处理软件方式的不同,参数提取方式分为菜单/命令行式和向导式;3按照模型的程序实现方法分为串行和并行方式,按照模型运行环境分为本地和网络模式。现有软件系统在灵活性、易用性和高效性方面存在如下问题:一是尚未解决模型结构灵活性和对用户知识依赖性之间的矛盾;二是现有菜单/命令行式和向导式的参数提取方式步骤繁琐,难以实现参数的自动提取;三是模型大多为串行方式和本地模式,容易遇到计算瓶颈问题。最后从模块化、智能化、网络化及移动化、并行化和虚拟仿真等方面探讨了分布式水文模型软件系统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
引用
收藏
页码:1090 / 1100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 [1] CyberSoLIM:基于知识驱动的在线数字土壤制图原型系统
    江净超
    朱阿兴
    秦承志
    杨琳
    刘峰
    张淑杰
    [J]. 土壤学报, 2013, 50 (06) : 1216 - 1220
  • [2] 分布式水文模型的并行计算研究进展
    刘军志
    朱阿兴
    秦承志
    陈腊娇
    吴辉
    江净超
    [J]. 地理科学进展, 2013, 32 (04) : 538 - 547
  • [3] 面向对象模块化的分布式水文模型MODCYCLEⅠ:模型原理与开发篇
    陆垂裕
    秦大庸
    张俊娥
    王润冬
    [J]. 水利学报, 2012, 43 (10) : 1135 - 1145
  • [4] 水土流失治理新范式:基于流域过程模拟和情景分析的方法[J]. 朱阿兴,陈腊娇,秦承志,王平,刘军志,李润奎,蔡强国.应用生态学报. 2012(07)
  • [5] 流域生态水文模型研究进展
    陈腊娇
    朱阿兴
    秦承志
    李润奎
    刘京
    刘军志
    [J]. 地理科学进展, 2011, 30 (05) : 535 - 544
  • [6] 基于MOSCEM-UA算法的水文模型参数优化
    王宇晖
    雷晓辉
    蒋云钟
    [J]. 人民长江, 2010, 41 (19) : 95 - 99
  • [7] 分布式水文模型研究与应用进展
    徐宗学
    程磊
    [J]. 水利学报, 2010, 41 (09) : 1009 - 1017
  • [8] 粒子群算法在新安江模型参数率定中的应用
    刘苏宁
    甘泓
    魏国孝
    [J]. 水利学报, 2010, (05) : 537 - 544
  • [9] 简化数字地形分析软件(SimDTA)及其应用——以嫩江流域鹤山农场区的坡位模糊分类为例
    秦承志
    卢岩君
    包黎莉
    朱阿兴
    邱维理
    程维明
    [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09, (06) : 737 - 743
  • [10] Soil erosion and sediment transport in the gullied Loess Plateau:Scale effects and their mechanisms[J]. LI TieJian1,WANG GuangQian1,XUE Hai2,3 & WANG Kai4 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Hydroscience and Engineering,Tsinghua University,Beijing 100084,China;2 Yellow River Engineering Consulting Co.,Ltd.,Zhengzhou 450003,China;3 North 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Zhengzhou 450008,China;4 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Research,Beijing 100038,China.Science in C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