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三江源区退化草地生态系统的地表反照率特征

被引:23
|
作者
冯超 [1 ,2 ]
古松 [1 ]
赵亮 [1 ]
徐世晓 [1 ]
周华坤 [1 ]
李英年 [1 ]
徐维新 [1 ,2 ]
吴力博 [1 ,2 ]
机构
[1] 不详
[2]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3] 不详
[4]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5] 不详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退化草地; 地表反照率; 土壤含水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812 [草地学、草原学];
学科分类号
090503 ; 0909 ;
摘要
为了揭示青藏高原三江源区草地退化对生态系统地表反照率的影响,利用2006年12月至2007年11月一整年的观测数据,分析了地表反照率的季和日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退化草地生态系统的年均地表反照率为0.22,生长季(5~9月)的平均地表反照率为0.18,非生长季为0.25。在植物生长初期的5月,地表反照率主要受土壤水分影响,5月末至6月初出现全年最低值;植物生长旺季的7~8月,受植被的影响地表反照率相对较稳定,并略高于生长季中其它各月。地表反照率的日变化呈"U"型,阴天的地表反照率高于晴天。全年地表反照率出现的最大频率集中在0.20附近,非生长季在0.22附近,生长季在0.18附近。退化草地生态系统生长季地表反照率的变化受土壤水分和植被的的影响,而非生长季受积雪的影响较大。
引用
收藏
页码:70 / 7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3 条
  • [1] 青海省三江源区人工草地生态系统CO通量
    赵亮
    古松
    周华坤
    徐世晓
    赵新全
    李英年
    [J]. 植物生态学报 , 2008, (03) : 544 - 554
  • [2] 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多年冻土区夏、秋季节总辐射和地表反照率特征分析
    蒋熹
    王宁练
    杨胜朋
    [J]. 冰川冻土, 2007, (06) : 889 - 899
  • [3] 青藏高原高山植物的形态和解剖结构及其对环境的适应性研究进展
    何涛
    吴学明
    贾敬芬
    [J]. 生态学报, 2007, (06) : 2574 - 2583
  • [4] 高寒湿地太阳辐射和地表反射率变化的统计学特征
    李英年
    赵亮
    周华坤
    徐世晓
    张法伟
    [J]. 冰川冻土, 2007, (01) : 137 - 143
  • [5]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黑土滩”退化草地调查
    刘晓玲
    [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1) : 93 - 96
  • [6] 珠峰和曲宗站2005年4,5月近地辐射能收支初步分析
    李茂善
    马耀明
    仲雷
    吕世华
    [J]. 高原气象, 2006, (06) : 1008 - 1013
  • [7] 藏北高原地表反照率的初步研究
    李英
    胡泽勇
    [J]. 高原气象, 2006, (06) : 1034 - 1041
  • [8] 高寒草甸退化对鹅绒委陵菜克隆生长特征的影响
    周华坤
    赵新全
    周立
    刘伟
    韩发
    古松
    [J]. 生态学报, 2006, (02) : 508 - 520
  • [9] 三江源区资源与生态环境现状及可持续发展
    王启基
    来德珍
    景增春
    李世雄
    史惠兰
    [J]. 兰州大学学报, 2005, (04) : 50 - 55
  • [10] 1997/1998年青藏高原西部地区辐射平衡各分量变化特征
    巩远发
    段廷扬
    陈隆勋
    何金海
    [J]. 气象学报, 2005, (02) : 225 - 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