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辽中县城郊地区大气污染物时空变化及来源特征

被引:12
作者
高健 [1 ]
柴发合 [1 ]
王淑兰 [1 ]
张新民 [1 ]
张萌 [1 ]
陈义珍 [1 ]
尉鹏 [2 ]
机构
[1]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2] 北京工业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
关键词
辽宁; 大气污染物; 时空变化; 来源特征; 后向气流轨迹;
D O I
10.13198/j.res.2011.02.26.gaoj.012
中图分类号
X51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以辽中县水文站为辽宁省典型城郊地区大气背景站点,针对大气污染物,ρ(PM2.5)和气象因子等进行了1年(2007年2月—2008年1月)的连续观测.研究了各污染物的浓度水平,日、季节变化以及来源特征.φ(O3),φ(CO),φ(SO2),φ(NO),φ(NO2),φ(NOx*),φ(NH3)和ρ(PM2.5)平均值分别为19.9×10-9,0.85×10-6,9.7×10-9,8.8×10-9,14.5×10-9,23.2×10-9,29.8×10-9和66.6μg/m3.除SO2外,各污染物浓度水平均优于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1996)的二级标准.φ(O3)在日间达到最大值,一次污染物呈现双峰分布.从季节变化来看,φ(O3)在夏季最高,春季最低.一次污染物如CO,SO2,NO以及PM2.5的浓度均在冬季达到最大值.地面监测的φ(O3)和OMI卫星反演的NO2柱浓度的变换趋势相同,但地面观测的φ(O3)在春季明显低于柱浓度.后推气流轨迹分析结果表明,在φ(O3)较高的夏、秋季,从东北地区和渤海湾起源的气流贡献最大.
引用
收藏
页码:146 / 154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辽宁省背景地区降水化学特征及其与大气传输的关系 [J].
柴发合 ;
高健 ;
王淑兰 ;
张青新 ;
陈义珍 ;
张新民 ;
张萌 .
环境科学研究, 2010, 23 (04) :387-393
[2]   龙凤山区域大气本底站一氧化碳浓度的变化特征 [J].
吴艳玲 ;
徐宏辉 ;
于大江 .
环境化学, 2008, (06) :847-848
[3]   辽宁省五城市大气可吸入颗粒物中多环芳烃污染特征研究 [J].
张志刚 ;
曹春英 ;
杜刚 .
现代科学仪器, 2007, (06) :14-15
[4]   辽宁省三城市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研究 [J].
徐光 .
中国环境监测, 2007, (03) :57-61
[5]   辽宁省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及研究展望 [J].
杨小南 ;
李宇斌 .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7, (01) :60-63
[6]  
辽宁中部城市群大气污染分布及典型重污染的成因[J]. 马雁军,刘宁微,王扬锋.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2006(06)
[7]  
辽宁中部城市群大气污染分布及典型重污染的成因[J]. 马雁军,刘宁微,王扬锋.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2006 (06)
[8]   区域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技术与示范研究 [J].
柴发合 ;
陈义珍 ;
文毅 ;
段宁 ;
谢绍东 ;
薛志钢 ;
曹东 ;
刘静 ;
宋国君 ;
王淑兰 .
环境科学研究, 2006, (04) :163-171
[9]   1987—2002年辽宁中部城市群大气污染物变化特征分析 [J].
马雁军 ;
崔劲松 ;
刘晓梅 ;
张菁 ;
不详 .
高原气象 , 2005, (03) :428-435
[10]   珠江三角洲城市间空气污染的相互影响 [J].
王淑兰 ;
张远航 ;
钟流举 ;
李金龙 ;
于群 .
中国环境科学, 2005, (02) :13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