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almquist-LuenbergerⅡ指数法的环境影响因素分解理论与实证研究

被引:2
作者
尹向飞 [1 ,2 ]
机构
[1] 湖南商学院湖南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
[2] 湖南商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
基金
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
关键词
MLⅡ; 最优排放强度; 技术进步率; 技术效率改进; 规模;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02 [污染分析与测定];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083002 ;
摘要
对1995年至2009年29省市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MLII和ML指数法测算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中西部省市二氧化碳排放存在很大的下降空间;从总体上看,技术进步率为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因素,但规模的增长大大加剧了二氧化碳排放;技术效率改进的作用甚微,而最优排放强度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东部省市应该通过研发和采用先进环保节能技术,西部省市通过促进本地产业优化和升级等方式来降低污染。
引用
收藏
页码:89 / 98+163 +163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环境管制下广东省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实证分析 [J].
王兵 ;
王昆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32 (06) :48-56+162
[2]   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研究 [J].
杜立民 .
南方经济, 2010, (11) :20-33
[3]   中国城市化阶段的碳排放:影响因素和减排策略 [J].
林伯强 ;
刘希颖 .
经济研究, 2010, 45 (08) :66-78
[4]   中国工业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分析——基于空间面板模型的经验研究 [J].
朱平辉 ;
袁加军 ;
曾五一 .
中国工业经济, 2010, (06) :65-74
[5]   中国区域环境效率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 [J].
王兵 ;
吴延瑞 ;
颜鹏飞 .
经济研究, 2010, 45 (05) :95-109
[6]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及研究的批评综论 [J].
钟茂初 ;
张学刚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 20 (02) :62-67
[7]   人口与消费对碳排放影响的分析模型与实证 [J].
朱勤 ;
彭希哲 ;
陆志明 ;
于娟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 20 (02) :98-102
[8]   环境管制与中国区域生产率增长 [J].
吴军 ;
笪凤媛 ;
张建华 .
统计研究, 2010, 27 (01) :83-89
[9]   中国资本存量K的再估算:1952~2006年 [J].
单豪杰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8, 25 (10) :17-31
[10]  
STIRPAT, IPAT and ImPACT: analytic tools for unpacking the driving forces of environmental impacts[J] . Richard York,Eugene A Rosa,Thomas Dietz.Ecological Economics . 2003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