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数字藏品的双重属性、金融风险与监管因应

被引:17
作者
刘飞虎
马其家
机构
[1]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数字藏品; 非同质化通证; 数字版权; 文化数字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124 [文化产业、文化市场]; F49 [信息产业经济]; F832 [中国金融、银行];
学科分类号
05 ; 0503 ; 1201 ; 020204 ;
摘要
数字藏品由数字艺术品和非同质化通证(NFT)构成,兼具商品属性和金融属性。数字艺术品是数字藏品作为商品的价值基础,而NFT为数字藏品提供资产性、流动性以及资金融通等功能。数字藏品交易模式中,交易标的以资产证券化、标准化合约形式交易,交易主体真实身份认证缺失,交易结算货币所承载的经济利益无序流动,交易场所的基础设施和基本制度建设不足,这会为洗钱、市场操纵炒作以及集资诈骗等非法金融活动提供便利。为兼顾数字藏品产业发展与金融风险防范,应当坚持保护数字艺术品作为商品所承载的合法财产权益,严格限定数字藏品中基础资产的类别;坚持将NFT作为商品权属凭证技术工具的定位,严格限制对数字藏品权属的分割;坚持规范有序前提下探索数字藏品流动规则,构建数字藏品交易方的身份认证制度,采用数字人民币作为数字藏品结算货币,推动科学定价机制和市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增加多主体的信息披露义务和重视消费者教育。
引用
收藏
页码:127 / 145
页数:19
相关论文
共 55 条
[1]   论数据权益:以“权利束”为视角 [J].
王利明 .
政治与法律, 2022, (07) :99-113
[2]   启动新一轮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针对《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的分析与启示 [J].
柯平 ;
邹金汇 ;
孙晓宁 .
情报理论与实践 , 2022, (08) :1-8
[3]   数字艺术品的权利凭证——NFT的价值来源、权利困境与应对方案 [J].
邓建鹏 ;
李嘉宁 .
探索与争鸣, 2022, (06) :87-95+178
[4]   数据信托的困境与出路——权宜之计抑或制度创新 [J].
孙宏臣 .
经贸法律评论, 2022, (03) :115-129
[5]   新加坡的加密货币监管 [J].
张深 .
中国货币市场, 2022, (05) :69-72
[6]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NFT现状研究 [J].
张勇 .
数字通信世界, 2022, (05) :149-151
[7]   论数字时代的美术作品原件——基于展览权的视角 [J].
李强 .
财经法学, 2022, (03) :29-42
[8]  
数字资本主义与后人类文化景观:作为元宇宙先声的NFT艺术[J]. 王陌潇.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2022(03)
[9]   反洗钱视角下NFT的洗钱风险探究及建议 [J].
夏莹 ;
黄华 ;
白云兰 ;
何燕 ;
潘玉祥 .
时代金融, 2022, (05) :93-95
[10]   超越元宇宙的法律想象:数字身份、NFT与多元规制 [J].
陈吉栋 .
法治研究, 2022, (03) :4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