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性事件中的原始抵抗 以浙东海村环境抗争事件为例

被引:46
作者
李晨璐 [1 ]
赵旭东 [2 ]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
[2] 中国人民大学人类学研究所
关键词
原始抵抗; 环境事件; 农民维权;
D O I
10.15992/j.cnki.31-1123/c.2012.05.009
中图分类号
C912.82 [农村社会学];
学科分类号
083304 ;
摘要
在农民维权事件愈加复杂的背景下,抵抗的组织性、政治性研究也随之深化。在现实层面上,此种取向有其必要性。然而,抗争是一个过程,在复杂的抗争之前,往往存在着原始的、简单的、农民自发产生的抗争方式。这些抗争手段是过往经验在农民记忆中的映射,出于自卫的本能,如自发形成的打砸、拦路、跪拜等等。作为行动上的表达,村民们通过最直接的方式保护自己,尽管杂乱但也显现了一定的效用,如若处理不当,则会形成极端抗争事件;作为心理上的表达,村民以过往经验躲避灾祸,重构他们对行为的认知和意义。原始抗争方式的实施包涵了抵抗、延续和反思。
引用
收藏
页码:179 / 193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草根动员与农民群体利益的表达机制——四个个案的比较研究 [J].
应星 .
社会学研究, 2007, (02) :1-23+243
[2]   社会与政治运动理论:框架与反思 [J].
赵鼎新 .
学海, 2006, (02) :20-25
[3]   “弱者的武器”与“隐藏的文本”——研究农民反抗的底层视角 [J].
郭于华 .
读书, 2002, (07) :11-18
[4]   从斯温队长到潘乔·比利亚——埃里克·霍布斯包姆史学著作中的农民反抗 [J].
米夏埃尔·勒维 ;
狄山 .
第欧根尼, 2001, (02) :108-119+122
[5]  
否定的逻辑.[M].赵旭东; 著.民族出版社.2008,
[6]  
反抗的未来.[M].(法) 克里斯特娃; 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7]  
风险社会.[M].(德)乌尔里希·贝克(UlrichBeck)著;何博闻译;.译林出版社.2004,
[8]  
抵抗的文化政治学.[M].(加)谢少波著;陈永国;汪民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