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森林碳汇量估算及其空间效应分析

被引:10
作者
刘凯 [1 ]
江世浩 [2 ]
朱文珏 [1 ]
机构
[1] 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 青岛大学商学院
关键词
广东省; 碳汇; CO2FIX模型; 森林; 新造林; 空间效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18.5 [森林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文章选用蓄积量换算因子法和CO2FIX v3.2模型,分别用于估算广东省现有森林的静态碳汇储量和新造林动态碳汇潜力,并利用空间计量Moran I指数分析广东省碳汇布局的空间效应,为广东碳交易市场发展及其CDM造林碳汇项目的开展提供决策依据。研究表明:2010年广东省全省碳汇总量为481.34Tg C,;在假设进行轮伐的情况下,2008~2057年间广东省实现的新造林净固碳量为97.38Tg C;其中粤北地区碳汇储量和碳汇潜力最高,珠三角地区碳汇储量及碳汇潜力最低。空间效应分析显示了广东省碳汇布局存在较强的空间正相关,大部分城市地区的碳汇储量及潜力处于高-高集群或者低-低的集群中,空间集群特征客观存在。结论表明,应充分考虑到碳汇空间的分布特性,考虑到不同地区碳汇储量及潜力之间的关系,将森林碳汇纳入广东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开展跨区合作,从而实现广东省减排成本的最小化和区域碳排放平衡。
引用
收藏
页码:120 / 12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浙江省农业系统碳源、碳汇现状评估分析 [J].
张大东 ;
张社梅 ;
黄伟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2, 33 (05) :12-19
[2]   广东省碳源碳汇现状评估及增加碳汇潜力分析 [J].
匡耀求 ;
欧阳婷萍 ;
邹毅 ;
刘宇 ;
李超 ;
王德辉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 20 (12) :56-61
[3]   江苏省人口分布的空间自相关分析 [J].
张连均 ;
张晶 ;
侯晓慧 ;
张大鹏 ;
蒋捷峰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31 (04) :7-10
[4]   福建省森林生态系统碳汇潜力 [J].
吕劲文 ;
乐群 ;
王铮 ;
张国君 .
生态学报, 2010, 30 (08) :2188-2196
[5]   森林生态系统碳收支状况研究进展 [J].
沈文清 ;
马钦彦 ;
刘允芬 .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6, (02) :312-317
[6]   林业的历史性转变与碳交换机制的建立 [J].
陈根长 .
林业经济问题, 2005, (01) :1-6+38
[7]   森林固碳估算方法综述 [J].
何英 .
世界林业研究, 2005, (01) :22-27
[8]   中国生态资产评估与区划研究 [J].
陈百明 ;
黄兴文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03, (06) :23-27
[9]  
森林碳汇问题研究[M]. 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 李顺龙, 2006
[10]  
中国主要树种的木材物理力学性质[M]. 中国林业出版社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 主编, 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