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改革如何影响了农村正规金融对非正规金融的替代性?

被引:14
作者
许月丽 [1 ]
李帅 [2 ]
刘志媛 [3 ]
周杭 [2 ]
Zhan Shurui [4 ]
机构
[1]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经贸学院
[2] 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3] 河北北方学院理学院
[4] 悉尼大学商学院
关键词
利率市场化; 正规金融; 非正规金融; 技术内生效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832 [中国金融、银行];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04 ;
摘要
本文基于"技术内生效应"的视角研究了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农村正规与非正规金融替代性的影响。本文指出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农村正规金融利率调整的效应有三种,分别是直接名义收益效应、农户类型异质的借款人结构类型效应和正规金融机构解决信息不对称与监督问题的技术内生效应,这三种效应导致农村正规金融对非正规金融的替代呈倒"U"形关系。本文的实证研究表明利率市场化改革对正规与非正规金融替代性主要不是源于利率价格变动的名义收益效应,而是与信息不对称问题密切相关的借款人结构类型效应与技术内生效应。本文的政策含义在于,农村利率市场化改革要考虑普惠金融与金融精准扶贫的有效性,同时要考虑农村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并做好激励机制设计。
引用
收藏
页码:36 / 56
页数:21
相关论文
共 45 条
[1]   农业产业链组织、信贷交易成本与规模农户信贷可得性 [J].
周月书 ;
王雨露 ;
彭媛媛 .
中国农村经济, 2019, (04) :41-54
[2]   利率市场化改革是否弱化了货币政策传导的“伯南克之谜” [J].
战明华 ;
李帅 ;
刘恩慧 ;
许月丽 .
世界经济, 2019, 42 (04) :101-122
[3]   自然灾害冲击与农户信贷获得水平——基于CFPS数据的实证研究 [J].
张龙耀 ;
徐曼曼 ;
刘俊杰 .
中国农村经济, 2019, (03) :36-52
[4]   数字金融能促进创业吗?——来自中国的证据 [J].
谢绚丽 ;
沈艳 ;
张皓星 ;
郭峰 .
经济学(季刊), 2018, 17 (04) :1557-1580
[5]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并购重组选择差异的效率研究——基于商业银行异质性的Malmquist指数实证分析 [J].
刘笑彤 ;
杨德勇 .
国际金融研究, 2017, (10) :65-75
[6]   互联网金融提升了商业银行资本配置效率吗?——基于中国上市银行的经验证据 [J].
张庆君 ;
刘靖 .
金融论坛, 2017, 22 (07) :27-38
[7]   从农户家庭资产负债表看农村普惠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J].
孙同全 .
中国农村经济, 2017, (05) :31-44
[8]   利率市场化导致商业银行利差缩窄吗?——来自中国银行业的经验证据 [J].
彭建刚 ;
王舒军 ;
关天宇 .
金融研究, 2016, (07) :48-63
[9]   中国农贷的“精英俘获”机制:贫困县与非贫困县的分层比较 [J].
温涛 ;
朱炯 ;
王小华 .
经济研究, 2016, 51 (02) :111-125
[10]   农户信贷配给:需求型还是供给型?——基于双重样本选择模型的分析 [J].
李庆海 ;
吕小锋 ;
孙光林 .
中国农村经济, 2016, (01) :1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