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秩序作为中国宪法学范畴的证成及意义

被引:11
作者
刘茂林
机构
[1]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关键词
宪法秩序; 宪法学范畴; 马克思主义哲学;
D O I
10.14111/j.cnki.zgfx.2009.04.002
中图分类号
D921 [国家法、宪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3 ;
摘要
特有范畴的形成及其体系的构建,是中国宪法学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也是中国宪法学者的共同学术使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范畴理论对于中国宪法学范畴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中国宪法学范畴的形成及范畴体系的构建应当遵循下列原则与方法: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原则;从具体现象分析、归纳到抽象本质综合、演绎的辩证理性概括方法。宪法秩序这一概念的自身属性符合中国宪法学范畴的构建原则和方法,应当成为中国宪法学的范畴之一。宪法秩序作为中国宪法学的范畴,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47 / 58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宪法是组织共同体的规则 [J].
刘茂林 ;
仪喜峰 .
法学评论, 2007, (05) :15-22
[2]   对20世纪50年代中国宪法学基本范畴的分析与反思 [J].
韩大元 .
当代法学, 2005, (03) :12-19
[3]   宪政概念考源与辨析 [J].
徐国利 .
河北法学, 2005, (06) :10-13
[4]   范畴理论的发展及其对认知语言学的贡献 [J].
吴世雄 ;
陈维振 .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2004, (04) :34-40
[6]   宪政中国初论 [J].
周叶中 ;
邓联繁 .
中国法学, 2002, (06) :25-34
[7]   宪政制度与现代政治合法性 [J].
马宝成 .
文史哲, 2002, (03) :50-55
[8]   马克思的范畴学说与辩证逻辑方法——邓小平理论范畴体系构建的学理分析 [J].
赵智奎 .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02, (02) :50-59
[10]   宪法实施之评价 [J].
肖北庚 .
法学评论, 2001, (03) :3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