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论体系的去苏俄化

被引:20
作者
陈兴良
机构
[1] 北京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犯罪论体系; 去苏俄化; 总则与分则; 违法与责任; 入罪与出罪;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14 [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030609 ;
摘要
犯罪论体系是刑法知识的主轴,因此,犯罪论体系的去苏俄化是刑法知识的去苏俄化之关键所在。苏俄四要件的犯罪论体系形成过程中存在以皮昂特可夫斯基为首的教科书派和以特拉伊宁为代表的反教科书派之间的观点冲突,我国犯罪论体系的苏俄化,主要是受到苏俄教科书派的影响。对苏俄犯罪论体系应从三个方面进行反思性思考:一是分则与总则的关系,这里存在三阶层犯罪论体系的分则性思维与四要件犯罪论体系的总则性思维的对立;二是违法与责任的关系,这里存在三阶层犯罪论体系的规范论与四要件犯罪论体系的存在论的区别;三是出罪与入罪的关系,在三阶层的犯罪论体系中,出罪与入罪经过三重审查:在构成要件该当性阶层,将那些不具备构成要件的行为予以删除。在违法性阶层,将那些虽然具备构成要件该当性但不具有违法性的行为予以排除。在有责性阶层,将那些虽然具备构成要件该当性和违法性,但不具备有责性的行为予以删除。在三阶层的犯罪论体系的构造中,前一要件独立于后一要件,因此每一个阶层的判断都是独立的判断。尤其是在违法性和有责性中,将违法阻却事由和责任阻却事由予以排除,在入罪过程中实现出罪功能。而四要件的犯罪论体系只是论述了正面的犯罪成立条件,把正当防卫等出罪条件置于犯罪论体系之外,因而具有功能上的缺陷。
引用
收藏
页码:3 / 17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1]   合分之道:构成要件与违法性的阶层关系 [J].
杜宇 .
中外法学, 2011, 23 (04) :716-728
[2]   以违法与责任为支柱构建犯罪论体系 [J].
张明楷 .
现代法学, 2009, 31 (06) :41-56
[3]   对话《刑法知识去苏俄化》的作者 [J].
薛瑞麟 .
政法论坛, 2008, (06) :147-154
[4]   犯罪主体不应是犯罪构成的一个要件 [J].
傅家绪 .
法学评论, 1984, (02) :66-69
[5]   论犯罪构成的要件 [J].
李守芹 .
河北学刊, 1983, (03) :105-112
[6]  
以虚假身份应聘司机开走单位汽车如何定性[N]. 许少宇.检察日报. 2009 (003)
[7]  
德国刑法教科书[M]. 中国方正出版社 , 徐久生, 2010
[8]  
刑法知识论研究[M]. 清华大学出版社 , 陈兴良, 2009
[9]  
中国与俄罗斯犯罪构成理论比较研究[M]. 法律出版社 , 何秉松, 2008
[10]  
日本刑法总论[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日) 西田典之,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