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质量恢复能力的影响

被引:44
作者
龙健 [1 ]
邓启琼 [1 ]
江新荣 [1 ]
李阳兵 [1 ]
姚斌 [2 ]
机构
[1] 贵州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系
[2]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关键词
喀斯特石漠化;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质量; 恢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6 [土壤改良];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摘要
喀斯特石漠化是一种与脆弱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相关联的土地退化过程,土地利用方式和人为生产经营活动方式及干扰程度对石漠化土壤质量的恢复和重建有明显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林地、草地的有机质、全P和全K含量最高,分别是果树地和坡耕地的2.3、2.1、1.5倍和1.7、1.9、1.3倍,全氮量以草地最高,分别是其它利用方式的1.22.8倍,农地有机质含量仅次于林地和草地,石漠化地土壤营养元素最低。果树地和林地的微生物以细菌为主,分别占微生物总量的69.7%和73.3%,草地以固N菌为绝对优势,占微生物总数的33.0%,农地的放线菌多于草地、林地、果树地和坡耕地,石漠化地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多样性最低。经开垦利用后(坡耕地),喀斯特山区表层土壤颗粒砂化逐渐明显。石漠化区经过13a退耕还林后,植物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分别由0.96和0.29提高了1.92和0.53,优势度由0.75降到0.36。采用合适的土地利用方式,辅于必要的生物措施,是恢复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土壤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引用
收藏
页码:3188 / 319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贵州喀斯特地区土壤石漠化的本质特征研究 [J].
龙健 ;
江新荣 ;
邓启琼 ;
刘方 .
土壤学报, 2005, (03) :419-427
[2]   杉木与固氮和非固氮树种混交对林地土壤质量和土壤水化学的影响 [J].
黄宇 ;
冯宗炜 ;
汪思龙 ;
于小军 ;
高红 ;
王清奎 .
生态学报, 2004, (10) :2192-2199
[3]   不同森林恢复类型对南方红壤侵蚀区土壤质量的影响 [J].
郑华 ;
欧阳志云 ;
王效科 ;
苗鸿 ;
赵同谦 ;
彭廷柏 .
生态学报, 2004, (09) :1994-2002
[4]   岩溶生态系统土壤及表生植被某些特性变异与石漠化的相关性 [J].
李阳兵 ;
谢德体 ;
魏朝富 .
土壤学报, 2004, (02) :196-202
[5]   铅锌银尾矿区土壤微生物活性及其群落功能多样性研究 [J].
滕应 ;
黄昌勇 ;
骆永明 ;
龙健 ;
姚槐应 .
土壤学报, 2004, (01) :113-119
[6]   川西亚高山云杉人工林土壤质量性状演变 [J].
庞学勇 ;
刘庆 ;
刘世全 ;
吴彦 ;
林波 ;
何海 ;
张宗锦 .
生态学报, 2004, (02) :261-267
[7]   喀斯特石漠化的形成背景、演化与治理 [J].
王世杰 ;
李阳兵 ;
李瑞玲 .
第四纪研究, 2003, (06) :657-666
[9]   矿区废弃地土壤微生物及其生化活性 [J].
龙健 ;
黄昌勇 ;
滕应 ;
姚槐应 .
生态学报, 2003, (03) :496-503
[10]   贵州岩溶地区岩性与土地石漠化的相关分析 [J].
李瑞玲 ;
王世杰 ;
周德全 ;
张殿发 ;
李凤全 ;
周忠发 ;
熊康宁 .
地理学报, 2003, (02) :314-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