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普惠金融对社会保障的影响研究

被引:216
|
作者
汪亚楠 [1 ]
谭卓鸿 [2 ]
郑乐凯 [3 ,4 ]
机构
[1] 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
[2] 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
[3]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4] 不详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社会保障水平; 收入效应; 就业效应;
D O I
10.13653/j.cnki.jqte.2020.07.005
中图分类号
F49 [信息产业经济]; F832 [中国金融、银行]; D632.1 [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
学科分类号
1201 ; 120404 ;
摘要
研究目标:数字普惠金融是普惠金融和金融科技的结合体,本文旨在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社会保障的影响效应。研究方法:采用2011~2017年中国280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社会保障的影响渠道。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地提升社会保障水平,收入效应、就业效应是其重要的中介传导机制。从结构上看,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对社会保障水平产生了显著的促进效应,但数字化程度的效应不显著;从区域上看,数字普惠金融对各地区社会保障的促进效应为中部最强、西部其次、东部最弱;从异质性上看,数字普惠金融对医疗保险的促进效应强于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研究创新:嵌入数字普惠金融的新视角,评估数字普惠金融对社会保障的结构效应和传导效应。研究价值:为拓宽数字普惠金融研究思路、推动我国社会保障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92 / 112
页数:21
相关论文
共 37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