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创新城市优势产业耦合协调发展研究——基于美国36个大都市区的实证

被引:11
作者
祝影
郑磊
王露露
涂琪
机构
[1] 上海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全球创新城市; 优势产业; 产业发展类型; 耦合协调阶段; 美国大都市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71.2 [];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科技发展与产业发展始终密不可分,厘清科技创新城市产业发展的一般特征和趋势,对于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十分重要。为了考量全球创新城市产业之间的协同发展程度,引入耦合理论构建研究逻辑和路径,以创新优势明显的36个美国大都市区作为研究对象,选取信息业、专业与商业服务业、制造业、金融业4个优势产业。基于2007和2012年的产业截面数据,确定各产业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对样本城市4个产业系统的耦合发展态势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样本城市的产业发展类型可分为单业、混业、同步三大类,其中,单业的样本数有所减少,产业协同发展趋向明显。具体到产业,制造业的主导地位十分突出,专业与商业服务业、信息业以及金融业的优势并不明显,半数以上的城市属于制造导向的单业发展类型和制造导向的混业发展类型。具体到城市,高阶同步发展类型的城市始终只有纽约1个,产业发展水平和耦合协调程度均有较好表现,绝大多数城市产业系统中既有优势也有短板,但并不影响其创新的整体实力。总体而言,创新排名靠前的城市,产业之间的耦合协调程度更高,产业发展协同性相对较好;样本城市的产业发展类型大致呈现出从单业向混业和同步演化的趋势,制造业仍然是创新城市发展的基石。因此,中国创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实践中,要立足于城市本身的产业优势,也要重视制造业的关键作用,采取有效举措推动和促进多产业的协同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118 / 129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产业结构特征——来自美国34个大都市区的证据 [J].
祝影 ;
涂琪 .
城市发展研究, 2016, (12) :29-36+49
[2]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形成与发展 [J].
熊鸿儒 .
学习与探索, 2015, (09) :112-116
[3]   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思路与政策取向 [J].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 ;
吕薇 .
科学发展, 2015, (05) :59-68
[4]   上海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路径 [J].
杜德斌 .
科学发展, 2015, (01) :93-97
[5]   全球产业研发的主要特征与发展趋势——基于全球研发1000强企业的分析 [J].
黄亮 ;
杜德斌 ;
王宝平 .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2, 29 (09) :54-57
[6]   科技创新城市的功能内涵、评价体系及判定标准 [J].
胡晓辉 ;
杜德斌 .
经济地理, 2011, 31 (10) :1625-1629+1650
[7]   伦敦、纽约、东京经济转型的经验及其借鉴 [J].
周振华 .
科学发展, 2011, (10) :3-11
[8]   IT产业研发枢纽形成条件研究及其应用 [J].
王铮 ;
杨念 ;
何琼 ;
姚梓璇 .
地理研究, 2007, (04) :651-661
[9]   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内涵、经验和途径 [J].
胡钰 .
中国软科学, 2007, (04) :32-38+56
[10]   上海创建国际产业研发中心的战略研究 [J].
杜德斌 ;
张仁开 ;
祝影 ;
包惠 .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5, (04) :2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