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社会学派因何独特?——以费孝通《江村经济》为例

被引:17
作者
张静
机构
[1]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关键词
乡土工业; 独特模式; 燕京学派; 群体角色;
D O I
10.19934/j.cnki.shxyj.2017.01.002
中图分类号
C91-06 [学派及其研究];
学科分类号
030301 ; 1204 ;
摘要
本文以《江村经济》为例,回答两个相互关联的问题:第一,农工混合是一种独特的中国道路"模式",还是历史条件限定下的经济形态?第二,燕京社会学派的真正角色,是否是提出这一"本土模式"的工业化发展道路?本文指出,农工混合的经济形态与一系列社会基础条件的状况有关,《江村经济》采用当时国际社科学界公认的分析逻辑,开启了一种不同于传统治学的方式来认识中国的经验现实。故燕京学派作为社会学群体的角色,以现代社会学及人类学在中国的开创建设来概括更准确。其主要特点与其说是本土化道路的提出,不如说是研究角色、议题、方法及目标的转换。
引用
收藏
页码:24 / 30+242 +242-24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杭嘉湖地区近现代丝绸工业遗产考察研究 [J].
刘抚英 ;
俞敏敏 .
工业建筑, 2015, 45 (08) :57-61
[2]   《江村经济》再认识 [J].
甘阳 .
读书, 1994, (10) :50-57
[3]  
中国社会学史上的“燕京学派”[N]. 胡炼刚.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1 (016)
[4]  
江村经济[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费孝通, 2012
[5]  
中国研究的范式问题讨论[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黄宗智主编, 2003
[6]  
Is Chinese Culture Distinctive?—A Review Article[J] . Andrew J. Nathan.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 199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