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时间可达性的城市吸引范围演变研究——以南京都市圈为例

被引:24
作者
韩艳红 [1 ,2 ]
陆玉麒 [1 ]
机构
[1]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2] 南京晓庄学院地理系
关键词
时间可达性; 城市吸引范围; 演变; 场强模型; 南京都市圈;
D O I
10.13959/j.issn.1003-2398.2014.06.015
中图分类号
C912.81 [城市社会学];
学科分类号
083304 ;
摘要
本文运用场强模型,在时间可达性的基础上,研究了在不考虑权重和考虑权重两种情况下,南京都市圈城市吸引范围的演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南京都市圈的发展建议。得出的结论如下:1城市的吸引范围与行政区范围不完全一致,城市吸引范围扩展至江北的沿江城市有芜湖和镇江。2不考虑权重的情况下,南京、芜湖的吸引范围总体增长,扬州、镇江、巢湖、滁州、马鞍山的城市吸引范围总体下降,淮安的城市吸引范围变化不大。3考虑权重的情况下,南京和芜湖的城市吸引范围上升,淮安、镇江、巢湖的城市吸引范围下降,扬州、滁州、马鞍山的城市吸引范围波动下降。南京的城市吸引范围占南京都市圈的绝对优势。4建议芜湖、马鞍山等沿江城市进一步完善过江通道,实现沿江城市的跨江发展;通过加快交通建设和淡化行政界限,增强城市间联系;根据城市吸引范围调整行政区划,如拆分巢湖并入芜湖、马鞍山等城市,句容并入南京市。
引用
收藏
页码:95 / 10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珠三角城市群城市空间吸引范围界定及其变化 [J].
梅志雄 ;
徐颂军 ;
欧阳军 .
经济地理, 2012, 32 (12) :47-52+60
[2]   基于引力模型的关中城市间联系测度分析 [J].
郑良海 ;
邓晓兰 ;
侯英 .
人文地理, 2011, 26 (02) :80-84+107
[3]   黑龙江省地级中心城市的吸引范围 [J].
侯凤波 ;
刘秀霞 .
内江科技, 2008, (02) :18-19
[4]   可达性度量方法及应用研究进展评述 [J].
陈洁 ;
陆锋 ;
程昌秀 .
地理科学进展, 2007, (05) :100-110
[5]   省会城市中心性研究 [J].
俞勇军 ;
陆玉麒 .
经济地理, 2005, (03) :352-357
[6]   Delaunay三角网与Voronoi图在划分城市影响空间中的应用研究 [J].
闫卫阳 ;
郭庆胜 ;
李圣权 .
测绘信息与工程, 2004, (03) :1-3
[7]   基于GIS的城市势力圈测度研究——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J].
王桂圆 ;
陈眉舞 ;
不详 .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 2004, (03) :69-73
[8]   城市断裂点理论的验证、扩展及应用 [J].
闫卫阳 ;
秦耀辰 ;
郭庆胜 ;
李圣权 .
人文地理, 2004, (02) :12-16
[9]   沪宁杭地区城市影响腹地的划分及其动态变化研究 [J].
王德 ;
郭洁 .
城市规划汇刊, 2003, (06) :6-11+95
[10]   改革开放条件下的中国城市经济区 [J].
周一星 ;
张莉 .
地理学报, 2003, (02) :271-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