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省际间农畜产品虚拟水流动合理性评价与调控研究

被引:7
|
作者
邹君 [1 ]
李红伟 [1 ]
杨玉蓉 [1 ]
龚雨 [2 ]
机构
[1] 衡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管理系
[2] 湖南省第一测绘院
基金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农畜产品; 虚拟水流动; 适宜性; 合理性; 省际; 中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3.7 [农产品价格与市场]; TV213.4 [水利资源的管理、保护与改造];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探究区域虚拟水流动适宜性与流动现状之间的匹配度,提高我国水资源配置效率,优化农畜产品生产空间布局,从水资源、土地资源、农业发展基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态环境5个方面构建了中国各省农畜产品虚拟水资源流动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加权求和方法,计算农畜产品虚拟水资源流动适宜性。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农畜产品虚拟水流动现状,提出农畜产品虚拟水流动合理性的概念,构建定量评价模型,计算中国省际间农畜产品虚拟水资源流动合理性指数。结果表明:农畜产品虚拟水适宜输出地较适宜输入地多,且多位于内陆,西藏、黑龙江、内蒙古农畜产品虚拟水输出适宜性指数大,北京、天津、上海农畜产品虚拟水输入适宜性指数位居前三;影响各省农畜产品虚拟水流动适宜性指数大小的原因各异;全国各省农畜产品虚拟水流动合理性整体水平不高,合理性指数小于1的仅有14个省,虚拟水流动较合理的有上海、山西、吉林等省,其合理性指数分别为0.16、0.21、0.23,最不合理的为贵州,其合理性指数高达4.84,其次是河南、宁夏,其合理性指数分别为4.18、4.04;合理性的分布没有明显地域规律,不同程度的合理性杂乱分布,没有明显的南北分异或东西分异。最后,根据各省农畜产品虚拟水流动适宜性以及流动现状,提出农畜产品虚拟水流动调整策略,调整类型大致分为控制输出型、鼓励输出型、控制输入型、鼓励输入型、转换输入型和转换输出型6种。宁夏、内蒙古、新疆、黑龙江、河南和吉林属于控制输出型,西藏、青海、安徽应增加其虚拟水输出量,福建、浙江、重庆、广州应减少其虚拟水输入量。上海、北京、天津、山西、江苏和陕西6省市农畜产品虚拟水输入现状水平低于其输入适宜性水平,应该增加其虚拟水输入量。
引用
收藏
页码:1299 / 130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