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术期刊
论文检测
AIGC检测
热点
更多
数据
环境风险感知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理 基于核风险感知的混合方法分析
被引:21
|
作者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王刚
[
1
,
2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宋锴业
[
3
]
机构
:
[1]
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公共管理系
[2]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发展研究院
[3]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系
来源
:
社会
|
2018年
/ 38卷
/ 04期
关键词
:
环境风险;
风险感知;
作用机理;
混合方法;
D O I
:
10.15992/j.cnki.31-1123/c.2018.04.007
中图分类号
:
C912.6 [社会心理、社会行为];
X322 [部门环境规划与管理];
学科分类号
:
040203 ;
083305 ;
摘要
:
在质性研究和已有文献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影响公众环境风险感知的"双因素假说",并对这一假说进行验证。通过"扎根理论"发现了影响公众环境风险感知的四个维度:环境亲和感、系统信任感、信息丰富性和利益趋向性。前两种属于情感因素,后两者属于情境因素。通过结构方程模型进一步证实,情感、情境因素都对公众环境风险感知具有显著影响。同时发现了信息丰富性与环境风险感知的倒"U"型关系,利益趋向性对公众的环境风险感知具有决定性影响等结果。
引用
收藏
页码:212 / 240
页数:29
相关论文
共 42 条
[1]
放大与衰减:环境风险的路径丕变及其内在机理——以两类环境风险事件的比较为例
王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
王刚
宋锴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
宋锴业
[J].
新视野,
2017,
(04)
: 77
-
83
[2]
以“互动”为中心的社会运动演化分析——对中国台湾的个案观察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陈超
蔡一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
厦门大学国家“计划”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蔡一村
[J].
公共管理学报,
2016,
13
(04)
: 113
-
126+158
[3]
环境风险沟通中的公众参与和系统信任
龚文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厦门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
龚文娟
[J].
社会学研究,
2016,
31
(03)
: 47
-
74+243
[4]
环境情感的维度结构及其对消费碳减排行为的影响——情感—行为的双因素理论假说及其验证
王建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浙江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浙江省政府管制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
王建明
[J].
管理世界,
2015,
(12)
: 82
-
95
[5]
从在线到离线:基于互联网的集体行动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 以反建X餐厨垃圾站运动为例
卜玉梅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
卜玉梅
[J].
社会,
2015,
35
(05)
: 168
-
195
[6]
风险感知与我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健全
黄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
黄杰
朱正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
朱正威
王琼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
王琼
[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35
(02)
: 48
-
55
[7]
社会信任与基层社区治理效应的因果机制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陈捷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呼和那日松
卢春龙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民意与舆情调查中心
卢春龙
[J].
社会,
2011,
31
(06)
: 22
-
40
[8]
转型社会下的多重复合性风险 三城市公众风险感知状况的调查分析
刘岩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社会学系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社会学系
刘岩
赵延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不详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社会学系
赵延东
[J].
社会,
2011,
31
(04)
: 175
-
194
[9]
突发性灾害中的公众风险感知与应急管理——以5·12汶川地震为例
李华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李华强
范春梅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范春梅
贾建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贾建民
王顺洪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王顺洪
郝辽钢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郝辽钢
[J].
管理世界,
2009,
(06)
: 52
-
60+187
[10]
Does risk perception really exist?[J] . Torbj?rn Rundmo,Trond Nordfj?rn.Safety Science . 2017
←
1
2
3
4
5
→
共 42 条
[1]
放大与衰减:环境风险的路径丕变及其内在机理——以两类环境风险事件的比较为例
王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
王刚
宋锴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
宋锴业
[J].
新视野,
2017,
(04)
: 77
-
83
[2]
以“互动”为中心的社会运动演化分析——对中国台湾的个案观察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陈超
蔡一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
厦门大学国家“计划”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蔡一村
[J].
公共管理学报,
2016,
13
(04)
: 113
-
126+158
[3]
环境风险沟通中的公众参与和系统信任
龚文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厦门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
龚文娟
[J].
社会学研究,
2016,
31
(03)
: 47
-
74+243
[4]
环境情感的维度结构及其对消费碳减排行为的影响——情感—行为的双因素理论假说及其验证
王建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浙江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浙江省政府管制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
王建明
[J].
管理世界,
2015,
(12)
: 82
-
95
[5]
从在线到离线:基于互联网的集体行动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 以反建X餐厨垃圾站运动为例
卜玉梅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
卜玉梅
[J].
社会,
2015,
35
(05)
: 168
-
195
[6]
风险感知与我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健全
黄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
黄杰
朱正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
朱正威
王琼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
王琼
[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35
(02)
: 48
-
55
[7]
社会信任与基层社区治理效应的因果机制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陈捷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呼和那日松
卢春龙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民意与舆情调查中心
卢春龙
[J].
社会,
2011,
31
(06)
: 22
-
40
[8]
转型社会下的多重复合性风险 三城市公众风险感知状况的调查分析
刘岩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社会学系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社会学系
刘岩
赵延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不详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社会学系
赵延东
[J].
社会,
2011,
31
(04)
: 175
-
194
[9]
突发性灾害中的公众风险感知与应急管理——以5·12汶川地震为例
李华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李华强
范春梅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范春梅
贾建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贾建民
王顺洪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王顺洪
郝辽钢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郝辽钢
[J].
管理世界,
2009,
(06)
: 52
-
60+187
[10]
Does risk perception really exist?[J] . Torbj?rn Rundmo,Trond Nordfj?rn.Safety Science . 2017
←
1
2
3
4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