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性”的价值信念及其文化理想

被引:113
作者
袁祖社
机构
[1] 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
关键词
公共性; 公民社会; 公共空间;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018 [价值论];
学科分类号
01 ; 0101 ;
摘要
公共性是现代公民社会之公共生活的本质属性,具有开放、平等与社群的特性,通过特定共同体成员理性、自觉的交互主体性行为与结构性活动而得以存在。现代社会的“公共性危机”,集中表现为“文化公共性”理想的迷茫,是文化自身的合法性与合理性认同的危机。真正为社会所共有、共享的公共性,是多元利益主体复杂博弈的产物,是确保公众与社会之间关系维系的一种平衡。当代中国社会结构日益呈现为市民/公民社会、市场与国家的分化情形,以社会公正为最高追求的社会公共性理念是否能够得以确立,或者已经确立的社会公共性理念究竟合理化与否等,直接影响着制度创新的理念、路径选择。对公共性的领悟与把握的过程,同时也是公共文化氛围营造中民众心智不断健全、成熟的过程。
引用
收藏
页码:78 / 8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政治哲学导论[M] (英)杰弗里·托马斯(GeoffreyThomas)著;顾肃;刘雪梅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2]  
启蒙运动与现代性[M] (美)詹姆斯·施密特(JamesSchmidt)编;徐向东;卢华萍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
[3]  
社会资本与社会发展[M] 李惠斌;杨雪冬主编;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0,
[4]  
政治自由主义[M] (美)约翰·罗尔斯(JohnRawls)著;万俊人译; 译林出版社 2000,
[5]  
人的条件[M] (美)汉娜·阿伦特(HannahArendt)著;竺乾威等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9,
[6]  
边缘思想[M] [贺雄飞主编]; 南海出版公司 1999,
[7]  
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M] (德)哈贝马斯(JuergenHabermas)著;曹卫东等译; 学林出版社 1999,
[8]  
文化与公共性[M] 汪晖;陈燕谷主编; 三联书店 1998,
[9]  
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M] 刘小枫著; 上海三联书店 1998,
[10]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 马克思;恩格斯 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编 人民出版社 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