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产权变迁与经验——来自国家治理视角下的启示

被引:74
|
作者
邓大才
机构
[1]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
关键词
国家治理; 国家治理能力; 产权属性; 产权经济属性; 产权社会属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422.6 [农民工作];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产权有多种属性且与国家治理相关联。在西方,产权主要有追求效率最大化的经济属性及保障权利的政治属性,但是在中国,产权同时还具有很强的社会属性。随着国家治理现代化,产权的属性会相互转化。当国家供给公共物品能力比较弱时,产权将会承担更多的社会属性,为基层社会提供民生性公共需求;当国家供给公共物品能力比较强时,产权的社会属性会逐渐减弱,经济属性会逐渐增强。产权的社会属性是超大型农业国家实现"无为而治"的制度基础,也是支撑农业文明长期延续的"产权密码"。1949年以后的农村产权集体化改革,以承包权为重点的"两权分离"及以搞活土地经营权为核心的"三权分置"改革,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条件下产权经济属性增强、社会属性弱化的过程。
引用
收藏
页码:4 / 24+204 +204
页数:22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 [1] 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基于国家能力理论视角
    张长东
    [J]. 法学评论, 2014, 32 (03) : 25 - 33
  • [2] 关于产权的理论
    哈罗德·德姆塞茨
    银温泉
    [J].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1990, (06) : 49 - 55
  • [3] 满铁农村调查[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徐勇, 2016
  • [4] 东莞统计年鉴[M]. 中国统计出版社 , 东莞市统计局, 2014
  • [5] 三民主义[M]. 九州出版社 , 孙中山, 2011
  • [6] 华北村治[M]. 中华书局 , (美) 李怀印, 2008
  • [7] 儒教与道教[M]. 江苏人民出版社 , (德) 韦伯, 2003
  • [8] 财产论[M]. 经济科学出版社 , (美)理查德·派普斯(RichardPipes)著, 2003
  • [9] 西方世界的兴起[M]. 华夏出版社[美]道格拉斯·诺思等, 1999
  • [10]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M]. 中央文献出版社 ,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