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业态从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的法理基础与制度构建——以众包网约配送员为例

被引:42
作者
娄宇
机构
[1] 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
关键词
新业态从业人员; 职业伤害保障; 工伤保险; 从属性; 第三者责任;
D O I
10.13644/j.cnki.cn31-1112.2021.06.004
中图分类号
D922.5 [劳动法]; F724.6 [电子贸易、网上贸易]; F25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1201 ; 1202 ; 020205 ;
摘要
数字商业模式催生的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面临着职业伤害风险,但是他们与平台企业的关系难以被认定为传统的劳动关系,这个群体因此也难以被纳入现行的工伤保险制度。工伤保险建立在稳定的劳动关系基础上,该制度的无过错补偿、单位单方面缴费、预防康复与补偿相结合三项原则的法理基础是劳动者对用人单位的人格从属性,社会化经办原则的法理基础是私权的社会化实现。以职业安全风险高的众包网约配送员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这个群体与平台之间不存在人格从属性,但是具备社会化的同行业风险共担因素,应当以职工基本医保制度解决医疗待遇问题,再通过社会自治机制解决其他待遇。劳动关系的雇主替代责任建立在雇主指挥权的基础上,因此与职业安全保障密切相关的第三者责任也应当由平台企业负担。
引用
收藏
页码:20 / 29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2]   网约工意外伤害保障构想 [J].
娄宇 .
中国社会保障, 2021, (02) :52-53
[3]   社会化小生产与劳动法的制度调适 [J].
闫冬 .
中外法学, 2020, 32 (06) :1614-1633
[4]   互联网平台用工的“类雇员”解释路径及其规范体系 [J].
王天玉 .
环球法律评论, 2020, 42 (03) :85-100
[5]   平台经济从业者社会保险法律制度的构建 [J].
娄宇 .
法学研究, 2020, 42 (02) :190-208
[7]   雇佣关系还是合作关系?——互联网经济中用工关系性质辨析 [J].
常凯 ;
郑小静 .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9, 33 (02) :78-88
[8]   失业保险制度促进就业功能的发挥及递进研究 [J].
程惠霞 .
社会保障评论, 2018, 2 (04) :85-98
[9]   劳动法上“合理”的多重意蕴及其应用 [J].
冯彦君 .
中国法学, 2018, (05) :181-197
[10]   中国多层次养老保险的制度创新与路径优化 [J].
林义 .
社会保障评论, 2017, 1 (03) :2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