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沿海地区海洋科技与海洋产业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4
作者
李显显
机构
[1] 上海建桥学院
关键词
中国沿海地区; 海洋科技; 海洋产业; 耦合度; 耦合协调度;
D O I
10.19426/j.cnki.cn12-1424/p.2017.01.004
中图分类号
P74 [海洋资源与开发];
学科分类号
0824 ;
摘要
海洋科技与海洋产业相互作用,两者的协调发展是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建立海洋科技与海洋产业的耦合模型,对两者间的耦合协调度和协调发展类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沿海地区海洋科技与海洋产业整体处于高水平耦合阶段,但地区间的科技水平、产业发展水平和耦合协调发展类型存在明显差异。通过SPSS系统聚类法,沿海地区海洋科技与海洋产业协调发展水平可分为三类:第一类包括山东、广东、上海,海洋科技实力较强,海洋产业发展水平较高,两个系统之间呈良性协调发展;第二类包括江苏、天津、浙江、福建、辽宁,海洋产业发展较快,海洋科技发展滞后于产业发展,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系统间的协调作用,处于中度耦合协调;第三类包括河北、广西、海南,由于海洋支柱产业和资源环境特点导致这些地区海洋科技发展水平偏低,明显滞后于海洋产业的发展,处于低度耦合协调。
引用
收藏
页码:30 / 38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基于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的区域海洋产业竞争力评价 [J].
白福臣 ;
周景楠 .
科技管理研究, 2016, 36 (03) :41-44+49
[2]   山东省海洋产业结构演变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研究 [J].
苟露峰 ;
王海龙 ;
汪艳涛 .
华东经济管理, 2015, 29 (04) :29-33
[3]   基于可变模糊识别模型的现代海洋产业发展水平评价 [J].
王泽宇 ;
郭萌雨 ;
孙才志 ;
李博 .
资源科学, 2015, 37 (03) :534-545
[4]   海洋产业集聚与海洋科技人才集聚协同发展研究——基于耦合模型构建 [J].
张樨樨 ;
张鹏飞 ;
徐子轶 .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 (06) :118-128
[5]   天津市海陆产业系统协同效应及发展趋势研究——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例 [J].
李健 ;
滕欣 .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 (17) :39-44
[6]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海洋主导新兴产业选择研究——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为例 [J].
于婧 ;
陈东景 ;
王海宾 .
经济地理, 2013, 33 (06) :109-113
[7]   基于DEA方法的海洋产业科技支持效率评价 [J].
赵昕 ;
孟秀秀 .
中国渔业经济, 2013, 31 (03) :94-98
[8]   我国海洋科技创新效率影响因素研究 [J].
谢子远 ;
鞠芳辉 ;
孙华平 .
科学管理研究, 2012, 30 (06) :13-16
[9]   我国海洋产业发展与结构优化对策 [J].
黄蔚艳 ;
罗峰 .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1, 32 (03) :271-275
[10]   中国的三大都市圈:辐射范围及差异 [J].
孟可强 ;
陆铭 .
南方经济, 2011, (02) :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