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聚与中国城市经济韧性

被引:163
作者
陈安平
机构
[1]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城市韧性; 敏感性指标; 集聚; 经济下行;
D O I
10.19985/j.cnki.cassjwe.2022.01.006
中图分类号
F29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速有所下降,但各个城市在经济下行压力下的表现并不相同,本文从人口集聚的视角研究城市经济韧性。首先利用空间均衡模型分析集聚如何影响生产率进而作用于城市经济韧性,在此基础上建立长差分模型识别集聚和城市韧性的关系。研究发现:集聚不但有助于提高城市抗冲击的能力,也能够提升城市经济恢复的能力以及冲击后状态转变的能力;与经济下行时期相比,经济调整时期集聚与城市韧性的关系更为密切;市场需求效应、高技能劳动力的流入及知识溢出是集聚影响城市韧性的主要途径;集聚效应存在空间异质性,集聚对全国总体经济韧性有明显影响。本文研究表明,促进人口集聚是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增强城市韧性的有效举措。
引用
收藏
页码:158 / 181
页数:24
相关论文
共 38 条
[1]   经济增速放缓与区域动态调节 [J].
陈安平 .
经济学报, 2020, 7 (03) :141-167
[2]   中国经济学70年:回顾与展望——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笔谈(上) [J].
谢伏瞻 ;
高尚全 ;
张卓元 ;
马建堂 ;
蔡昉 ;
林毅夫 ;
黄群慧 ;
田国强 .
经济研究, 2019, 54 (09) :4-24
[3]   外部需求冲击、相关多样化与出口韧性 [J].
贺灿飞 ;
陈韬 .
中国工业经济, 2019, (07) :61-80
[4]   中国城市的经济韧性及由来:产业结构多样化视角 [J].
徐圆 ;
张林玲 .
财贸经济, 2019, 40 (07) :110-126
[5]   增长与收缩——珠三角城市经济韧性的测度与影响因素(英文) [J].
杜志威 ;
张虹鸥 ;
叶玉瑶 ;
金利霞 ;
徐茜 .
JournalofGeographicalSciences, 2019, 29 (08) :1331-1345
[6]   城市规模、生产率优势与资源配置 [J].
郭晓丹 ;
张军 ;
吴利学 .
管理世界, 2019, 35 (04) :77-89
[7]   经济韧性视角下城镇产业演化的路径依赖与路径创造——基于东莞市樟木头、常平镇的对比分析 [J].
陈作任 ;
李郇 .
人文地理, 2018, 33 (04) :113-120
[8]   废止收容遣送制度的经济影响——基于检验最优城市理论的实证研究 [J].
王智波 ;
韩希 .
经济学(季刊), 2018, 17 (03) :1013-1034
[9]   日照间距约束、人口密度与中国城市增长 [J].
张浩然 .
经济学(季刊), 2018, 17 (01) :333-354
[10]   基于社会生态系统视角的长三角地级城市韧性度评价 [J].
孙阳 ;
张落成 ;
姚士谋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7, 27 (08) :151-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