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与社会——马克思情感社会学初探

被引:35
作者
成伯清 [1 ]
李林艳 [2 ]
机构
[1]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
[2] 东南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学系
关键词
情感社会学; 私有财产; 激情; 情感基调; 商品化;
D O I
10.19934/j.cnki.shxyj.2017.04.001
中图分类号
B842.6 [情绪与情感]; C912 [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学科分类号
040201 ; 1407 ;
摘要
自众多学科研究发生情感转向以来,情感社会学研究也得到迅猛发展,经典社会学家有关情感的论述不断得到重新诠释,但对于马克思的相关思想,除围绕异化概念进行了过度情感化的解读之外,并未有系统的梳理。事实上,马克思不仅主张人是有激情的存在物,而且他还从生产方式和私有财产的角度对不同社会形态的情感基调予以揭示,特别是对激情的商品化及其后果多有关注。此外,马克思还强调激情在政治过程中的作用。马克思有关情感社会学的论述可谓贯通宏观的社会结构与微观的情感体验,并具有规范性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 / 21+242 +242
页数:22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当代情感体制的社会学探析 [J].
成伯清 .
中国社会科学, 2017, (05) :83-101+207
[2]   事件社会学脉络下的阶级政治与国家自主性——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新释 [J].
应星 .
社会学研究, 2017, 32 (02) :1-27+242
[3]   作为理解人性和世界方式的情感:复杂性与局限性——基于马克思早期诗作的解读 [J].
聂锦芳 .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17, (01) :22-28
[4]   情感的社会学意义 [J].
成伯清 .
山东社会科学, 2013, (03) :42-48
[6]  
Emotional Life on the Market Frontier.[J].Arlie Hochschild.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2011, 1
[7]  
卡尔·马克思.[M].史博伯.中信出版社.2014,
[8]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德) 韦伯 (Weber;M.) ; 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9]  
情感社会学.[M].(美) 特纳 (Turner;J.H.) ; (美) 斯戴兹 (Stets;J.E.) ; 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10]  
恐惧的政治.[M].(美) 富里迪; 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