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生可能自我的特点及其形成——一项深度访谈研究报告

被引:9
作者
杨莉萍
刘甜芳
吴金铃
机构
[1] 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关键词
高职生; 可能自我;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84-06 [心理学派别及其研究];
学科分类号
040201 ;
摘要
本研究基于心理学中的可能自我理论,采用深度访谈的方法,对高职生可能自我的特点及其形成做了探索。结果发现,与同龄的高中生或大学本科生相比,高职生的可能自我总体偏负性;缺乏未来"希望的自我";职业可能自我以"谋生"为核心诉求;倚重家庭可能自我。分析高职生可能自我的形成发现,他们大多是"没有家庭背景的孩子";由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学业不良,无奈而选择"被荒废的高职";社会歧视内化成他们内心消极的自我;直至最终完成对于父辈社会身份的代际复制。
引用
收藏
页码:71 / 7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可能自我:自我概念与个体发展的社会文化制约 [J].
毛瑞 ;
万明钢 .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09, 1 (04) :105-111
[2]   影响高职生自信心的深层因素分析 [J].
陶晓瑛 ;
马建青 .
职业技术教育, 2007, 28 (05) :86-88
[3]   我对高等职教的看法 [J].
潘懋元 .
职业技术教育, 2004, 25 (18) :36-37
[4]  
大学生职业可能自我的初步研究.[D].牛媛媛.首都师范大学.2007, 02
[5]  
一个称作学校的地方.[M].苏智欣;胡玲;陈建华译;约翰·I.古得莱得(JohnI.Goodlad)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6]  
民主主义与教育.[M].(美)约翰·杜威(JohnDewey)著;王承绪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