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山地灾害多发区人口容量及其迁移区划——以陕南三市28县为例

被引:6
作者
陈勇 [1 ,2 ]
茆长宝 [1 ,2 ]
机构
[1] 四川大学人口研究所
[2] 四川大学环境与区域发展研究所
关键词
西部山地灾害多发区; 粮食; 虚拟人口容量; 迁移区划; 陕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24.23 [人口规划];
学科分类号
1407 ;
摘要
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和承载力理论为基础,从耕地粮食视角出发,构建人口容量测评模型,在对陕南粮食产量分析的基础上,对陕南28县区人口容量进行评估、预测,在此基础上将陕南28区县划分为五种人口迁移功能区。结果表明:①1990-2010年,陕南粮食总产量、人均粮食产量均呈现波动下降趋势,且人均粮食产量的下降趋势较粮食总产量的下降趋势更为显著;②温饱状态下,陕南各区县2007-2010年人口容量相对较大,粮食消费压力相对较小;小康状态下,陕南各区县2007-2010年人口容量相对较小,粮食消费压力相对较大;③2015年,陕南各区县人口盈余/赤字规模位于-6.25-9.81万人之间,整体处于一般超载-轻微盈余状态,人口承载压力相对较小;2020年,陕南各区县人口盈余/赤字规模位于-9.34-9.73万人之间,整体盈余人口规模缩小,赤字人口规模扩大,人口承载压力上升;④丹凤县、西乡县和山阳县属Ⅰ类迁出区;宁强县、城固县、旬阳县属Ⅱ类迁出区;略阳县、南郑县等九个县区属Ⅲ类稳定区;汉滨区、商州区等六个县区属Ⅰ类迁入区;勉县、镇巴县等七个区县属Ⅱ类迁入区。
引用
收藏
页码:51 / 5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中国粮食生产发展特征及土地资源承载力空间格局现状 [J].
刘东 ;
封志明 ;
杨艳昭 ;
游珍 .
农业工程学报, 2011, 27 (07) :1-6+398
[2]   省域粮食单产水平与波动状况研究 [J].
李靖 ;
孙晓明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 21 (04) :76-80
[3]   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地区的人口容量分析 [J].
高晓路 ;
陈田 ;
樊杰 .
地理学报, 2010, 65 (02) :164-176
[4]   中国粮食安全脆弱区的识别及空间分异(英文) [J].
殷培红 ;
方修琦 ;
云雅如 .
JournalofGeographicalSciences, 2009, 19 (05) :532-544
[5]   汶川地震重灾区10县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 [J].
彭立 ;
刘邵权 ;
刘淑珍 ;
苏春江 .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2009, 41 (03) :294-300
[6]   基于地区生态足迹差异的生态适度人口研究 [J].
陈勇 ;
茆长宝 ;
程琳 .
生态环境学报, 2009, 18 (02) :560-566
[7]   两种人口预测模型的精确度比较——以人口年龄移算法和灰色预测模型为例 [J].
茆长宝 ;
程琳 .
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 (01) :29-32
[8]   中国基于人粮关系的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从分县到全国 [J].
封志明 ;
杨艳昭 ;
张晶 .
自然资源学报, 2008, (05) :865-875
[9]   中国粮食虚拟土地资源进口的实证分析 [J].
刘红梅 ;
王克强 ;
石芳 .
中国农村经济, 2007, (11) :26-33+51
[10]   中国未来人口发展的粮食安全与耕地保障 [J].
封志明 .
人口研究, 2007, (02) :1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