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32 条
基于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的长三角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空间格局及热点区变化
被引:49
|作者:

欧维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土地管理学院
不详 南京农业大学土地管理学院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陶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土地管理学院
不详 南京农业大学土地管理学院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土地管理学院
[2] 不详
来源: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供需关系;
空间格局;
长三角;
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01.24 [土地开发与利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快速城市化与土地利用变化导致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失衡,进而使得生态环境恶化已成为共识。开展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及其空间量化研究,有助于识别出区域中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关键驱动。以长江三角洲为研究区,基于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和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和需求评价矩阵的方法对1985—2015年长三角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盈亏格局及热点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长三角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减少,需求增多,生态系统服务盈余区从1985年的40.9%下降至2015年的38.5%,生态系统服务赤字区面积占比从1985年的1.3%增长到2015年的10.6%,总体呈现供不应求的趋势; 2)沪宁杭城市发展梯度带上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盈亏呈"V"型分布,且30年内城市中心及其附近的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值下降更为明显; 3) 30年内长三角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盈余热点区整体变化不大,30年内面积减少了0.1%;而赤字热点区则呈现出快速扩张趋势,面积占比30年内增加了14.9%。说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长三角生态系统服务供需亏损状况更严重; 4)生态系统服务供需评价矩阵可以比较简便、全面的反映出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盈亏状况,研究结果可对快速城市化地区生态环境与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提供有益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6337 / 6347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32 条
- [1] 基于格网尺度的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估算与分析[J]. 农业机械学报, 2017, 48 (04) : 149 - 153+205唐秀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刘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刘新卫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 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潘瑜春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吴彦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李虹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
- [2] 黑河中游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J]. 干旱区研究, 2017, 34 (01) : 200 - 207王雅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蒙吉军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3] 基于梯度分析的武汉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分异特征[J]. 生态学报, 2017, 37 (06) : 2118 - 2125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李腾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不详 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4] 1988—2013年重庆市主城九区生态用地空间结构及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J]. 生态学报, 2017, 37 (02) : 566 - 575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高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杨乐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5] 基于格网尺度的永城市土地利用转型研究与热点探测[J]. 中国土地科学, 2016, 30 (04) : 43 - 51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樊鹏飞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 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姚飞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 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
- [6] 基于空间与区域视角的生态系统服务地理学框架[J]. 地理学报, 2014, 69 (11) : 1628 - 1639李双成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王珏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朱文博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张津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刘娅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高阳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王阳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李琰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 [7] 云南省红河流域景观生态风险及驱动力分析[J]. 生态学报, 2014, 34 (13) : 3728 - 3734刘世梁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水环境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刘琦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水环境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张兆苓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水环境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邓丽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水环境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董世魁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水环境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 [8] 基于LUCC的生态系统服务空间化研究——以张掖市甘州区为例[J]. 生态学报, 2013, 33 (15) : 4758 - 4766梁友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内陆河流域生态水文重点试验室徐中民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内陆河流域生态水文重点试验室钟方雷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内陆河流域生态水文重点试验室宋晓谕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内陆河流域生态水文重点试验室
- [9] 城市土地利用的生态服务功效评价方法——以常州市为例[J]. 生态学报, 2013, 33 (14) : 4486 - 4494阳文锐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王如松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熊侠仙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不详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刘安生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不详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 [10] 露天矿区景观生态风险空间分异[J]. 生态学报, 2013, 33 (12) : 3816 - 3824吴健生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城市人居环境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 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城市人居环境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彭建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城市人居环境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 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城市人居环境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黄秀兰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城市人居环境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 城市人居环境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潘雅婧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城市人居环境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