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感的时代内涵与国外经验借鉴

被引:232
作者
曹现强
李烁
机构
[1] 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获得感; 全面深化改革; 共享; 包容性发展;
D O I
10.16619/j.cnki.rmltxsqy.2017.02.002
中图分类号
D61 [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
学科分类号
0305 ; 030503 ;
摘要
"获得感"是一个有"中国特色"的"新词"。准确把握"获得感"的内涵,不能简单的将其解释为"幸福感""主观生活质量"等外来概念的"同义词",必须将其放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转变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实现共享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来理解。"获得感"以发展为前提,以民生为重中之重,以人民政治权利的实现为保障。"获得感"的提出明确了发展和改革的目标、落脚点和突破口,解决了发展质量、改革成败的评价标准问题。"获得感"是发展、改革的动力源。推动包容性发展、改善民生、实现公民政治权利是提高公民"获得感"三个不同层面但又紧密相关的途径:发展是前提,改善民生是主要内容,而实现公民政治权利是"获得感"落实的保障。
引用
收藏
页码:18 / 28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2]   我国民办高校学生获得感的调查与分析 [J].
周海涛 ;
张墨涵 ;
罗炜 .
高等教育研究, 2016, 37 (09) :54-59
[3]   论共享 [J].
林怀艺 ;
张鑫伟 .
东南学术, 2016, (04) :14-21
[4]   “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全面深化改革的试金石 [J].
赵玉华 ;
王梅苏 .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16, 39 (03) :15-17
[5]   “获得感”是执政为民的标尺 [J].
陶文昭 .
理论导报, 2016, (04) :21-23
[6]   共享发展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J].
蒋永穆 ;
张晓磊 .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6, (03) :74-78
[8]   让居民拥有获得感必须打通最后一公里——新时期社区治理创新的实践路径 [J].
丁元竹 .
国家治理, 2016, (02) :18-23
[9]   改革要致力于提高群众获得感 [J].
秦国文 .
新湘评论, 2016, (01) :12-13
[10]   获得感语境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研究 [J].
杨兴坤 ;
张晓梅 .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5, 24 (06) :2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