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2010年我国高等院校校名变动探析

被引:12
作者
张学见
机构
[1] 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高等院校; 校名; “211工程”; “985工程”; 一般院校;
D O I
10.16298/j.cnki.1004-3667.2013.08.007
中图分类号
G64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040106 ;
摘要
1981-2010年我国高等院校校名变动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校名存活率低、稳定性差;不同层次高校校名变动幅度差别较大,"985工程"高校校名稳定性最高,"211工程"高校也保持着较大的稳定性,一般院校校名变动最大;校名不断变"大"、变"热"、变"宽"。30年来我国高校校名变动幅度大、涉及院校多,主要源于政府力量推动与高校自身的诉求。从校名变动的结果来看,有助于彰显办学实力,提升学校社会形象,开拓发展空间,获取更多办学资源,推动我国高校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与效益。但同时,也出现了校名的同质化、相似化、变动频繁化等问题,这给学校自身发展及公众的认知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26 / 3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2]   中国大学校名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J].
孙力平 ;
宋予佳 .
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3, (06) :64-69+86
[3]   农业院校为什么不愿姓“农” [J].
周大平 .
瞭望新闻周刊, 2002, (09) :50-51
[5]  
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论.[M].顾永安; 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6]  
李岚清教育访谈录.[M].李岚清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7]  
高校更名风又要刮起.[N].曾静婕;.中国商报.2007,
[8]  
“校名之累”折射几多无奈.[N].董克伟;.中国改革报.2003,
[9]  
历史性的重大进展.[N].周远清;.人民日报.2000, 3051
[10]  
浙江大学并校开拓高教改革之路.[N].温红彦;毕全忠;.人民日报.200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