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绩效假象”的形成机理与破解路径——基于国家创新体系的分析

被引:12
作者
雷小苗
机构
[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创新绩效; 国家创新体系; 产学研合作; 创新体系转型;
D O I
10.15994/j.1000-0763.2021.03.012
中图分类号
F124.3 [技术发展与革新];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创新绩效假象"的本质是国家创新体系结构的失衡。从国内外的创新实践中提炼科技创新体系的结构规律及运行机制,创新性地提出了"三元串联协同"和"三元并联互动"科技创新体系理论概念及结构框架。结果显示:"三元串联协同"科技创新体系更易产生"创新绩效假象",这与该体系中三大创新主体位于同一创新链有关。破解"创新绩效假象"路径有二:一是完善传统的"三元串联协同"科技创新体系,如完善TTO机制以弥补科技成果转移中介组织的缺失,或建立国家科技创新委员会及创新协作平台以改变政府顶层设计的缺位。二是向"三元并联互动"科技创新体系转型,同时通过基础研究分层,应用研究分类,产业化分流的制度设计避免同质化竞争。
引用
收藏
页码:88 / 96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新工业革命背景下国家创新系统重构 [J].
胡俊 .
未来与发展, 2018, 42 (11) :1-3+112
[2]   新时代下对中国创新绩效的再思考——基于国家创新体系的基于国家创新体系的“金字塔”结构分析 [J].
李勃昕 ;
韩先锋 .
经济学家, 2018, (10) :72-79
[3]   科技创新政策与中国产业发展40年——基于演化创新系统分析框架的若干典型产业研究 [J].
梁正 ;
李代天 .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8, 39 (09) :21-35
[4]   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是如何帮助中国科学进步的 [J].
樊春良 .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8, 39 (09) :3-20
[5]   建设引领型的国家创新体系 [J].
郭铁成 .
中国科技论坛, 2018, (09) :3-5
[6]   建立全球领先的科学技术创新体系——美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之路 [J].
樊春良 .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8, 33 (05) :509-519
[7]   关于构建新型国家创新体系的思考 [J].
陈劲 .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8, 33 (05) :479-483
[8]   基于三螺旋理论的瑞典政产学合作模式研究 [J].
张浩 ;
陈锐 .
科技和产业, 2018, 18 (04) :94-99
[9]   寻找创新驱动发展的新理论思维——基于新熊彼特增长理论的思考 [J].
柳卸林 ;
高雨辰 ;
丁雪辰 .
管理世界, 2017, (12) :8-19
[10]   中美科研实力比较研究:基于《2016研究前沿》的分析 [J].
冷伏海 ;
赵庆峰 ;
周秋菊 .
中国科学基金, 2017, 31 (01) :4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