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捆绑式发展”与“隐喻型政治” 对汶川地震灾区平坝羌寨的案例研究

被引:9
作者
辛允星
机构
[1] 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社会工作系
关键词
旅游开发; 灾后重建; 捆绑式发展; 隐喻型政治;
D O I
10.15992/j.cnki.31-1123/c.2013.03.012
中图分类号
C912 [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学科分类号
1407 ;
摘要
笔者对汶川地震灾区平坝羌寨旅游开发与重建过程进行实地考察,把由政府主导"现代化工程"的社会发展样式称为"捆绑式发展"。在这种发展模式的运作过程中,当地社会发生了一系列权力与话语博弈事件,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中的"发展话语"被村民巧妙地操作化运用,演绎出某种较新的草根政治"版本",这种现象本文称之为"隐喻型政治"。"捆绑式发展"与"隐喻型政治"之间存在诸多值得关注的联系,透过这种联系,可以从某个视角窥探到中国基层政治形态的一些微妙演化和值得关注的新动向。
引用
收藏
页码:159 / 183
页数:25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   媒介动员、钉子户与抗争政治 宜黄事件再分析 [J].
吕德文 .
社会, 2012, 32 (03) :129-170
[2]   社会抗争研究:西方理论与中国视角述评 [J].
王金红 ;
黄振辉 .
学术研究, 2012, (02) :41-49
[3]   以理抗争:都市集体行动的策略 以广州南园的业主维权为例 [J].
朱健刚 .
社会, 2011, 31 (03) :24-41
[4]   表演式抗争:景观、挑战与发生机理——基于珠江三角洲典型案例研究 [J].
黄振辉 .
开放时代, 2011, (02) :71-84
[5]   从“底线型”利益到“增长型”利益——农民工利益诉求的转变与劳资关系秩序 [J].
蔡禾 .
开放时代, 2010, (09) :37-45
[6]   当代中国底层社会“以身抗争”的效度和限度分析 一个“艾滋村民”抗争维权的启示 [J].
王洪伟 .
社会, 2010, 30 (02) :215-234
[7]   从“策略”到“伦理” 对“依法抗争”的批评性讨论 [J].
吴长青 .
社会, 2010, 30 (02) :198-214
[9]   农村社会精英与新乡村治理术 [J].
辛允星 .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23 (05) :92-98
[10]   怨恨与承认——一种社会学的探索 [J].
成伯清 .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9, (05) :5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