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投入、碳强度与区域二氧化碳排放

被引:41
作者
林伯强 [1 ]
徐斌 [2 ]
机构
[1]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
[2] 江西财经大学统计学院
关键词
研发投入; 二氧化碳排放; 碳强度; 非参数可加回归模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321 [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
学科分类号
083305 ; 1204 ;
摘要
当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快速推进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导致能源消耗总量和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持续增长,中国二氧化碳的减排问题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现有研究大多假定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为线性形式,并采用传统线性模型研究研发投入对碳强度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实际上,受经济周期变化的影响,经济现象往往是波动变化的,从而导致经济变量之间呈现非线性关系。鉴于此,使用非参数可加回归模型可就研发投入对区域碳强度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发投入对东中部地区碳强度都产生一个"倒U"型的非线性影响,即研发投入降低碳强度的作用仅在后期阶段凸显出来;研发投入对西部地区碳强度非线性影响不显著。研发投入对二氧化碳排放非线性影响更为复杂,具体结果如下:研发投入对中部地区的二氧化碳产生一个"正U"型影响,即研发投入的碳减排作用仅在早期阶段表现明显;研发投入对西部地区二氧化碳排放的非线性影响呈现"倒N"型,表示在早期和后期阶段研发投入碳减排作用明显;由于西电东送和清洁能源供给快速增加带来的结构效应超过研发投入带来的技术效应,使得研发投入对东部地区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不显著。
引用
收藏
页码:70 / 84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电厂排放改造和居民散煤替代的成本效益分析——以陕西省为例 [J].
刘泓汛 ;
陈佳琪 ;
李江龙 .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06) :107-121
[2]   中国碳减排实现的影响因素和当前挑战——基于技术进步的视角 [J].
杨莉莎 ;
朱俊鹏 ;
贾智杰 .
经济研究, 2019, 54 (11) :118-132
[3]   金融集聚与城市层级 [J].
王如玉 ;
王志高 ;
梁琦 ;
陈建隆 .
经济研究, 2019, 54 (11) :165-179
[4]   清洁能源发展、二氧化碳减排与区域经济增长 [J].
徐斌 ;
陈宇芳 ;
沈小波 .
经济研究, 2019, 54 (07) :188-202
[5]   环境规制的“本地—邻地”绿色技术进步效应 [J].
董直庆 ;
王辉 .
中国工业经济, 2019, (01) :100-118
[6]   中国现阶段经济发展中的煤炭需求 [J].
林伯强 ;
吴微 .
中国社会科学, 2018, (02) :141-161+207
[7]   环境规制红利的边际递增效应 [J].
史贝贝 ;
冯晨 ;
张妍 ;
杨菲 .
中国工业经济, 2017, (12) :40-58
[8]   城市规模、空间集聚与电力强度 [J].
姚昕 ;
潘是英 ;
孙传旺 .
经济研究, 2017, 52 (11) :165-177
[9]   碳排放权交易的微观效果及机制研究 [J].
沈洪涛 ;
黄楠 ;
刘浪 .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01) :13-22
[10]   能源使用、碳排放与我国全要素碳减排效率 [J].
张伟 ;
朱启贵 ;
李汉文 .
经济研究, 2013, 48 (10) :138-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