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抗倒伏特性及其与茎秆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82
|
作者
申广勒 [1 ]
石英尧 [1 ]
黄艳玲 [1 ]
石扬娟 [1 ]
王维刚 [1 ]
张从合 [2 ]
陈多璞 [1 ]
机构
[1] 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
[2] 安徽荃银禾丰种业有限公司
关键词
水稻; 倒伏; 茎秆特性;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22个中籼稻品种(组合)为对象,研究了水稻倒伏的敏感期和敏感节位,及倒伏指数与茎秆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水稻的倒伏敏感期是在齐穗后21~28d,敏感节位是基部第一个伸长节间;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表明倒伏指数与节间长、基部节间到穗顶的长和基部节间至穗顶的鲜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基部节间外径、基部抗折力、基部节间壁厚、单位节间干重和秆形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抗折力对倒伏指数的负向直接作用最大,其次是单位节间干重。说明改善水稻茎秆的质地结构、增加基部节间的充实度是提高水稻的抗倒伏能力的关键。
引用
收藏
页码:58 / 6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 [1] 水稻茎秆抗倒性构成因素研究进展
    王秀凤
    苗雨佳
    陈富忠
    丁立国
    [J]. 现代农业科技, 2006, (04) : 65 - 66
  • [2] 不同粳稻品种倒伏指数及其相关农艺性状分析
    霍中洋
    董明辉
    张洪程
    戴其根
    陈卫中
    [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3) : 234 - 237
  • [3] 作物茎秆抗倒伏的力学分析及综合评价探讨
    袁志华
    冯宝萍
    赵安庆
    梁爱琴
    [J]. 农业工程学报, 2002, (06) : 30 - 31
  • [4] 水稻茎秆性状与抗倒性的关系
    杨惠杰
    杨仁崔
    李义珍
    姜照伟
    郑景生
    [J]. 福建农业学报, 2000, (02) : 1 - 7
  • [5] 水稻倒伏及栽培技术对策
    吴耀民
    卓亚男
    [J]. 垦殖与稻作, 1999, (03) : 12 - 14
  • [6] 水稻抗倒伏能力与茎秆物理性状的关系及其对产量的影响
    张忠旭
    陈温福
    杨振玉
    华泽田
    高日玲
    高勇
    赵迎春
    [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1999, (02) : 81 - 85
  • [7] (强)热带风暴影响下林网内外水稻倒伏的初步分析
    季永华
    康立新
    张纪林
    冯福生
    孙金林
    [J]. 江苏林业科技, 1995, (02) : 19 - 22
  • [8] 水稻茎秆抗倒性的研究
    孙旭初
    [J]. 中国农业科学 , 1987, (04) : 32 - 37
  • [9] Lodging reduces yield of rice by self-shading and reductions in canopy photosynthesis[J] . T.L. Setter,E.V. Laureles,A.M. Mazaredo.Field Crops Research . 1997 (2)
  • [10] 水稻倒伏的原因及危害的对策. 李文熙. . 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