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湿地若尔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观变化

被引:34
|
作者
邓茂林 [1 ,2 ]
田昆 [1 ,3 ]
段宗亮 [2 ]
周耀华 [2 ]
杨佼 [2 ]
王进琼 [1 ,2 ]
机构
[1] 西南地区生物多样性保育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
[2] 西南林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3] 国家高原湿地研究中心
关键词
高原湿地; 若尔盖; 景观格局变化; 驱动力;
D O I
10.16089/j.cnki.1008-2786.2010.02.002
中图分类号
P901 [景观学、区域论];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1990年和2000年及2007年landsat5TM影像解译出的景观格局图为主要数据源,应用FRAGSTATS软件对景观斑块数、斑块面积百分比、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均匀度等7个景观格局指数及景观类型转移矩阵定量,分析近20年来若尔盖保护区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因子。结果表明:17年来,若尔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斑块数、斑块面积百分比、聚合度、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均匀度都发生了较大变化,景观尺度下退化沼泽为景观基底占优势的景观类型,2007年占全区总面积比例48.05%,该区在人类活动影响下,景观破碎度和异质性先降低后期增加,优势度增加后降低。1990~2000年,湖沼和河流水面积减少,沙地治理,退化沼泽、草甸和灌木面积分别增加了1978.60hm2、2559.09hm2和824.27hm2,2000~2007年,湖沼水面积仍在退缩,退化沼泽、草甸类的草场面积持续增加,沙地显著增加1945.90hm2。气候变暖叠加人为排水疏干、过度放牧、无序旅游、管理局的保护管理及基础建设等是保护区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240 / 24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 [1] 青藏高原若尔盖地区近期土地覆被变化
    王石英
    张宏
    杜娟
    [J]. 山地学报, 2008, (04) : 496 - 502
  • [2] 近40年来若尔盖高原高寒湿地景观格局变化
    白军红
    欧阳华
    崔保山
    王庆改
    陈辉
    [J]. 生态学报, 2008, (05) : 2245 - 2252
  • [3] 兴隆山地区景观格局变化及驱动因子
    张秋玲
    马金辉
    赵传燕
    [J]. 生态学报, 2007, (08) : 3206 - 3214
  • [4] 若尔盖45年来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王燕
    赵志中
    乔彦松
    李朝柱
    [J]. 地质力学学报, 2005, (04) : 328 - 332+340
  • [5] 若尔盖高原湿地不同生境下植被类型及其分布规律
    田应兵
    [J].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05, (02) : 1 - 5+103
  • [6] RS和GIS支持下的三江平原沼泽湿地动态变化研究
    汪爱华
    张树清
    何艳芬
    [J]. 地理科学, 2002, (05) : 636 - 640
  • [7] 景观指数分类、应用及构建研究
    陈文波
    肖笃宁
    李秀珍
    [J]. 应用生态学报, 2002, (01) : 121 - 125
  • [8] 辽东湾滨海湿地资源景观演变与可持续利用
    肖笃宁
    李晓文
    王连平
    [J]. 资源科学, 2001, (02) : 31 - 36
  • [9] 毛乌素沙地景观格局变化研究
    吴波
    慈龙骏
    [J]. 生态学报, 2001, (02) : 191 - 196
  • [10] 景观生态学——概念与理论
    邬建国
    [J]. 生态学杂志, 2000, (01) : 42 -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