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区降水的多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与太平洋年代际振荡的关系

被引:12
|
作者
从靖 [1 ,2 ]
赵天保 [3 ]
马玉霞 [2 ]
机构
[1] 天津市气象台
[2]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半干旱气候变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 中国科学院东亚区域气候—环境重点实验室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关键词
降水; 干旱半干旱区; 多年代际变化; 太平洋年代际振荡; 集合模态经验分解(EEMD);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6.616 [降水引起的灾害];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基于最新版本的全球降水气候中心(Global Precipitation Climatology Centre Version 7,GPCCV7)资料与欧洲中期数值预报中心20世纪再分析资料(ERA-20C)融合的百年尺度逐月降水资料(1901~2012年),运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方法(EEMD)、合成分析等方法系统分析了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区降水多年代际变化特征及与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北方干旱半干旱区大多数区域降水都具有50~60年的平均变化周期,而PDO对大多数地区降水多年代际变化特征具有明显的调制作用;其中新疆北部和内蒙古北部的降水与PDO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而河套东西部地区的降水则与PDO的变化呈现显著负相关。进一步分析表明,当PDO为暖相位时,径向环流增强使得北冰洋水汽南下,当遇到低空北上的阿拉伯海域暖湿气流时,会造成新疆中南部的降水增多;另一方面,PDO暖相位时赤道西太平洋及印度洋区域通过对流加热的作用激发了太平洋—日本/东亚—太平洋(PJ/EAP)遥相关型的产生,这有利于渤海湾暖湿水汽输送至干旱半干旱区北部区域,增大降水概率;同时,当偏北和偏西气流在河套北部区域相遇时会形成降水中心。当PDO位于冷位相时,结论则反之。
引用
收藏
页码:643 / 657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 [1] 400多年来中国东部旱涝型变化与太平洋年代际振荡关系
    裴琳
    严中伟
    杨辉
    [J]. 科学通报, 2015, 60 (01) : 97 - 108
  • [2] 基于CMIP5多模式结果评估人类活动对全球典型干旱半干旱区气候变化的影响
    李春香
    赵天保
    马柱国
    [J]. 科学通报, 2014, (30) : 2972 - 2988
  • [3] CMIP5多模式对全球典型干旱半干旱区气候变化的模拟与预估
    赵天保
    陈亮
    马柱国
    [J]. 科学通报, 2014, (12) : 1148 - 1163
  • [4] 中国北方干旱区和半干旱区近60年气候变化特征及成因分析
    冉津江
    季明霞
    黄建平
    齐玉磊
    李玥
    管晓丹
    [J].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50 (01) : 46 - 53
  • [5] 干旱半干旱区气候变化研究综述
    黄建平
    季明霞
    刘玉芝
    张镭
    龚道溢
    [J].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3, 9 (01) : 9 - 14
  • [6] 运用总体经验模态分解的疲劳信号降噪方法
    陈隽
    李想
    [J]. 振动测试与诊断., 2011, 31 (01) : 15 - 19+125
  • [7] 中纬度亚洲现代间冰期气候变化的“西风模式”讨论
    陈发虎
    陈建徽
    黄伟
    [J]. 地学前缘, 2009, 16 (06) : 23 - 32
  • [8] 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变化及其影响
    吕妍
    王让会
    蔡子颖
    [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9, 23 (11) : 65 - 71
  • [9] 全球变化与区域干旱化
    符淙斌
    马柱国
    [J]. 大气科学, 2008, (04) : 752 - 760
  • [10] 东亚夏季风降水年代际变异模态及其与太平洋年代际振荡的关系
    唐民
    吕俊梅
    [J]. 气象, 2007, (10) : 88 - 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