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反哺机制研究——以95后及其父母的短视频使用为例

被引:33
作者
郑超月 [1 ]
徐晓婕 [2 ]
机构
[1] 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
[2] 南京大学
关键词
数字代沟; 数字反哺机制; 青少年; 短视频使用;
D O I
10.19633/j.cnki.11-2579/d.2019.0019
中图分类号
G206 [传播理论];
学科分类号
050302 ;
摘要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青少年一方面与父母不断产生新的代沟,另一方面又通过自身行为来逐渐缩小代与代之间的代沟,从而形成"数字反哺"机制。长辈对于互联网的需求是"数字反哺"行为产生的直接原因,"数字反哺"的过程则伴随着青少年的参与行为。"数字反哺"所带来的行动结果对于代际互动、家庭关系以及中老年群体的日常生活体验有着深刻与长远的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12 / 1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互联网对现代家庭关系的影响——基于媒介情境论的思考 [J].
张晨阳 .
今传媒, 2016, 24 (12) :162-164
[2]   微信春节红包在中国人家庭关系中的运作模式研究——基于媒介人类学的分析视角 [J].
张放 .
南京社会科学, 2016, (11) :103-109
[3]   文化反哺与媒介影响的代际差异 [J].
周晓虹 .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16, (02) :63-70
[4]   后喻文化:信息时代的文化反哺 [J].
李凌凌 ;
郭晨 .
新闻爱好者, 2016, (01) :37-41
[5]   当代中国家庭变迁与家庭政策重构 [J].
彭希哲 ;
胡湛 .
中国社会科学, 2015, (12) :113-132+207
[6]   青少年的手机使用、数字代沟与文化反哺——基于对福建省漳州市中学生家庭的实证分析 [J].
朱秀凌 .
新闻界, 2015, (11) :47-53
[8]   媒介对现代家庭关系的影响——以电视和互联网为例 [J].
王平 .
青年记者, 2012, (06) :34-35
[9]   文化反哺与器物文明的代际传承 [J].
周晓虹 .
中国社会科学, 2011, (06) :109-120+223
[10]   "文化反哺"现象及社会意义探析 [J].
陈正良 .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5, (01) :9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