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与生命之维的耦合:未来教育旨归

被引:96
作者
朱德全 [1 ,2 ,3 ]
许丽丽 [1 ]
机构
[1] 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
[2]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
[3] 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西南大学分中心
关键词
未来教育; 旨归; 技术之维; 生命之维; 耦合;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40-059.2 [教育未来学];
学科分类号
040101 ; 120403 ;
摘要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的快速兴起及在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它们正全面地推动着教育变革,如何正确看待和面对新技术给未来教育带来的变革和可能风险成为当今教育研究的重要议题。因此,该文基于耦合视角,提出未来教育需在技术与生命之维的双向扩展中达成耦合。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新技术变革引领着未来教育的器物、制度和思想之变,但同时也以其"用""艺"和"道"规约着教育,带来遮蔽生命意义的异化风险。未来教育的逻辑起点、价值过程和行动指向均与生命不无关系,生命之维是未来教育的原点和归宿,但生命之维的实现离不开技术的支撑。未来教育需超越单一的技术或生命之维,在耦合中达成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为此,技术之维与生命之维的耦合需彰显生命价值,促进未来教育的技术输入从"外部嫁接"迈向"内部生长";把握生命尺度,实现未来教育技术运用的边界从"模糊"走向"清晰";提升生命质量,推进未来教育的技术输出从"效果"转向"效益"。
引用
收藏
页码:1 / 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未来教育视域下教育评价的人文向度 [J].
吕鹏 ;
朱德全 .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9, (01) :40-45+65
[2]   技术能否实现治理——精准扶贫视域下技术治理热的冷思考 [J].
沈费伟 .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35 (05) :81-89
[3]   重塑教学改革的技术之维 [J].
刘庆龙 .
当代教育科学, 2018, (04) :22-28
[4]   未来学习中心构想 [J].
朱永新 .
教育发展研究, 2017, 37 (09) :3-3
[5]   追寻教学中“技术”的生命力 [J].
叶波 .
教育发展研究, 2015, 35 (22) :75-79
[6]   教育现代化的本质与评价——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现代化 [J].
褚宏启 .
教育研究, 2013, 34 (11) :4-10
[7]   技术精神:一种值得关注的精神形态 [J].
樊勇 ;
高筱梅 .
学术月刊, 2011, 43 (06) :18-23
[8]   教学实践与教师专业发展 [J].
钟启泉 .
全球教育展望, 2007, (10) :8-14
[9]   论技术异化之根源及其超越 [J].
张晓鹏 .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6, (05) :68-70+74+111
[10]   教育学的生命之维 [J].
李政涛 .
教育研究, 2004, (04) :3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