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术期刊
论文检测
AIGC检测
热点
更多
数据
银川平原湿地生态系统保护、恢复与利用初步研究——以银川阅海湿地公园为例
被引:19
作者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全晓虎
[
1
]
米文宝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宁夏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宁夏大学草业科学研究所
宁夏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米文宝
[
1
,
2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宋春玲
[
1
]
机构
:
[1]
宁夏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2]
宁夏大学草业科学研究所
来源
:
水土保持研究
|
2007年
/ 05期
关键词
:
湿地生态系统保护;
湿地生物多样性规划;
湿地恢复;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P343 [陆地水文学、水文地理学(水象学)];
学科分类号
:
081501 ;
摘要
:
湿地公园是城市中的自然生态系统之一,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银川阅海湿地公园为例,通过阅海公园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恢复与利用,营造多样性的生物景观序列,构建丰富的景观类型与内容,初步探讨了银川平原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恢复与利用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71 / 73+77 +77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恢复生态学导论.[M].任海;彭少麟编著;.科学出版社.2001,
[2]
世界自然保护.[M].刘双进;张康生编译;.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3]
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J].
胡晓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胡晓军
;
徐凤永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徐凤永
.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05,
(07)
:398
-401
[4]
生境系统的保护、再造与利用——以银川大西湖湿地公园规划为例
[J].
沈一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沈一
;
陈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陈涛
.
中国园林,
2005,
(03)
:10
-14
[5]
环渤海海平面上升与三角洲湿地保护
[J].
肖笃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北京大学环境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大学环境学院沈阳,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兰州,北京,北京,北京
肖笃宁
;
韩慕康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北京大学环境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大学环境学院沈阳,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兰州,北京,北京,北京
韩慕康
;
李晓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北京大学环境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大学环境学院沈阳,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兰州,北京,北京,北京
李晓文
;
刘岳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北京大学环境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大学环境学院沈阳,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兰州,北京,北京,北京
刘岳峰
.
第四纪研究,
2003,
(03)
:237
-246
[6]
辽河三角洲湿地区域生态风险评价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付在毅
;
许学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北京
许学工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林辉平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王宪礼
.
生态学报,
2001,
(03)
:365
-373
[7]
辽河三角洲土地资源利用结构优化与持续利用对策
[J].
张耀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辽宁师范大学海洋资源研究所!辽宁大连
张耀光
.
自然资源学报,
2001,
(02)
:115
-120
[8]
我国湿地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的初步构想
[J].
张阳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北京,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北京,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北京
张阳武
;
陈学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北京,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北京,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北京
陈学军
;
吴琼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北京,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北京,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北京
吴琼
.
林业资源管理,
2000,
(02)
:39
-42
[9]
辽河三角洲盘锦湿地防洪功能研究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赵羿
;
李月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沈阳
李月辉
;
曹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沈阳
曹宇
.
应用生态学报,
2000,
(02)
:261
-264
←
1
→
共 9 条
[1]
恢复生态学导论.[M].任海;彭少麟编著;.科学出版社.2001,
[2]
世界自然保护.[M].刘双进;张康生编译;.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3]
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J].
胡晓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胡晓军
;
徐凤永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徐凤永
.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05,
(07)
:398
-401
[4]
生境系统的保护、再造与利用——以银川大西湖湿地公园规划为例
[J].
沈一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沈一
;
陈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陈涛
.
中国园林,
2005,
(03)
:10
-14
[5]
环渤海海平面上升与三角洲湿地保护
[J].
肖笃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北京大学环境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大学环境学院沈阳,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兰州,北京,北京,北京
肖笃宁
;
韩慕康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北京大学环境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大学环境学院沈阳,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兰州,北京,北京,北京
韩慕康
;
李晓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北京大学环境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大学环境学院沈阳,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兰州,北京,北京,北京
李晓文
;
刘岳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北京大学环境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大学环境学院沈阳,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兰州,北京,北京,北京
刘岳峰
.
第四纪研究,
2003,
(03)
:237
-246
[6]
辽河三角洲湿地区域生态风险评价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付在毅
;
许学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北京
许学工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林辉平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王宪礼
.
生态学报,
2001,
(03)
:365
-373
[7]
辽河三角洲土地资源利用结构优化与持续利用对策
[J].
张耀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辽宁师范大学海洋资源研究所!辽宁大连
张耀光
.
自然资源学报,
2001,
(02)
:115
-120
[8]
我国湿地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的初步构想
[J].
张阳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北京,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北京,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北京
张阳武
;
陈学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北京,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北京,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北京
陈学军
;
吴琼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北京,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北京,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北京
吴琼
.
林业资源管理,
2000,
(02)
:39
-42
[9]
辽河三角洲盘锦湿地防洪功能研究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赵羿
;
李月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沈阳
李月辉
;
曹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沈阳
曹宇
.
应用生态学报,
2000,
(02)
:261
-264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