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未成年人隐私权

被引:21
作者
李延舜
机构
[1] 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
关键词
未成年人; 隐私权; 最大利益原则; 二次伤害避免原则;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3 [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未成年人隐私权问题一直不受学界重视。在理论建构和制度设计上,现行隐私权体系受困于"成年人预设"和"监护人、管理人与未成年人利益一致预设"而无法对其隐私利益加以有效保护;在司法实践中,也存在着"未成年人隐私侵权责任构成要件匮乏"和"诉讼救济途径效果差"两大难题。未成年人的特殊身份使得未成年人隐私权的保护须遵循一些特殊原则,分别是最大利益原则、限制原则、程序及二次伤害避免原则和个案中的利益衡量原则。
引用
收藏
页码:168 / 17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隐私权概念的再界定 [J].
王利明 .
法学家, 2012, (01) :108-120+178
[2]   隐私与隐私权问题研究 [J].
刘德良 .
社会科学, 2003, (08) :51-58
[3]   儿童权利保护的“最大利益原则”研究(上) [J].
王雪梅 .
环球法律评论, 2002, (04) :493-497+431
[4]  
隐私权的比较研究[M]. 中山大学出版社 , 张民安, 2013
[5]  
侵扰他人安宁的隐私侵权[M]. 中山大学出版社 , 张民安, 2012
[6]  
公开他人私人事务的隐私侵权[M]. 中山大学出版社 , 张民安, 2012
[7]  
隐私不保的年代[M]. 江苏人民出版社 , (美) 沙勒夫 (Solov, 2011
[8]  
侵权责任法[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张民安, 2010
[9]  
外国家庭法与继承法丛书[M]. 群众出版社 , , 2006
[10]  
侵权责任法原理[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张新宝著,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