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林郭勒盟生态脆弱性

被引:27
|
作者
徐广才 [1 ]
康慕谊 [2 ]
Marc Metzger [3 ]
李亚飞 [4 ]
机构
[1] 北京农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北京新农村建设研究基地
[2] 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
[3] 英国爱丁堡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4]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环境变化; 暴露敏感性; 适应性能力; 生态脆弱性; 锡林郭勒;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71 [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锡林郭勒盟为研究区,分析植被覆盖变化,辨析出影响暴露敏感性的主要因素,结合社会经济统计资料,构筑起以暴露敏感性和适应性能力为基础的生态脆弱性评价体系,分别借助空间主成分分析方法和主成分分析方法构建了暴露敏感性指数和适应性能力指数,获得生态脆弱性及其空间格局。结果显示:锡林郭勒盟暴露敏感性指数以西北部为中心,向四周辐射状递增,各旗县市的适应性能力指数从东北向西南递减,二者呈负相关关系。锡林郭勒盟生态脆弱性自东北向西南递增,东北部地区由于草地资源状况较好,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暴露敏感性较低而适应性能力较高;西南部地区因环境相对恶劣,经济发展落后,暴露敏感性较高而适应性能力较低。通过叠加分析,将研究区划分为8个生态脆弱性区域。
引用
收藏
页码:1643 / 1653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 [1] 藏北那曲地区草地退化动态评价
    毛飞
    张艳红
    侯英雨
    唐世浩
    卢志光
    张佳华
    [J]. 应用生态学报, 2008, (02) : 278 - 284
  • [2] 气候变化对典型草原区牧草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
    赵慧颖
    [J]. 中国农业气象, 2007, (03) : 281 - 284
  • [3] 利用遥感技术监测锡林郭勒天然草原利用强度方法初探
    刘爱军
    韩建国
    [J]. 中国草地学报, 2007, (02) : 70 - 74
  • [4] 黄河源地区草地退化空间特征
    张镱锂
    刘林山
    摆万奇
    沈振西
    阎建忠
    丁明军
    李双成
    郑度
    [J]. 地理学报, 2006, (01) : 3 - 14
  • [5] 植被指数研究进展:从AVHRR-NDVI到MODIS-EVI
    王正兴
    刘闯
    HUETE Alfredo
    [J]. 生态学报, 2003, (05) : 979 - 987
  • [6] 锡林郭勒草原生态环境劣化原因诊断及治理对策
    李青丰
    胡春元
    王明玖
    [J].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2) : 166 - 172
  • [7] The local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in the Ferlo, Western Sahel[J] . Lars Hein,Marc J. Metzger,Rik Leemans.Climatic Change . 2009 (3)
  • [8] Regional assessment of environmental vulnerability in the Tibetan Plateau: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a new method[J] . X.D. Wang,X.H. Zhong,S.Z. Liu,J.G. Liu,Z.Y. Wang,M.H. Li.Journal of Arid Environments . 2008 (10)
  • [9] A spatially explicit and quantitative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of ecosystem service change in Europe
    Metzger, Marc J.
    Schroeter, Dagmar
    Leemans, Rik
    Cramer, Wolfgang
    [J]. REGIONAL ENVIRONMENTAL CHANGE, 2008, 8 (03) : 91 - 107
  • [10] The determinants of vulnerability and adaptive capacity at the national level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adaptation
    Brooks, N
    Adger, WN
    Kelly, PM
    [J].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HUMAN AND POLICY DIMENSIONS, 2005, 15 (02): : 151 - 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