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新城产城融合的区位类型、路径选择及政策支持

被引:6
作者
杨雪锋 [1 ]
徐周芳 [2 ]
机构
[1] 浙江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 浙江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产城融合; 多维融合; 发展路径; 科技新城;
D O I
10.19624/j.cnki.cn42-1005/c.2017.04.002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新城新区作为城市发展新形态,产城融合程度决定其未来发展潜力。杭州未来科技城作为科技新城,其产城融合实践具有典型性。本文通过文献研究、田野调查和访谈系统梳理未来科技城产城关系发展历程,发现未来科技城融合主城边缘型的组团式模式和新城建设型的簇群式模式为一体,把地理区位、发展空间和新兴产业几个特点和优势充分结合并加以利用,现阶段正处于产城互动的提升期,初步实现多维融合;同时也尚存在注入城市功能不足、基础设施滞后、职住分离、传统产业升级等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14 / 22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从民间创新到复合创新的跨越——以杭州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规划评估和战略为例[J]. 马小晶.&nbsp&nbsp城市规划通讯. 2015 (24)
[2]   产业园区产城融合发展路径与规划策略——以中泰(崇左)产业园为例 [J].
欧阳东 ;
李和平 ;
李林 ;
赵四东 ;
钟源 .
规划师, 2014, (06) :25-31
[3]   产城融合背景下产业园区模块空间建设体系规划引导 [J].
向乔玉 ;
吕斌 .
规划师, 2014, (06) :17-24
[4]   城市新区的产城融合 [J].
刘荣增 ;
王淑华 .
城市问题 , 2013, (06) :18-22
[5]   城市新区产城融合发展模式与实施路径 [J].
刘畅 ;
李新阳 ;
杭小强 .
城市规划学刊, 2012, (S1) :104-109
[6]   产城融合内涵解析与规划建议 [J].
李文彬 ;
陈浩 .
城市规划学刊, 2012, (S1) :99-103
[7]   关于上海新城“产城融合”的研究——以青浦新城为例 [J].
林华 .
上海城市规划, 2011, (05) :30-36
[9]  
“产城融合”视角下产业集聚区空间发展研究[D]. 高纲彪.郑州大学. 2011
[10]  
科技创新地区空间规划探索——以杭州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为例[A]. 马小晶.新常态:传承与变革——201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2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 2015